梁思明 崔鑫


摘要 ? ?針對仁化縣杉木商品材資源質量不高的現狀,分別從杉木商品林的林齡結構、林分質量、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評述,并從技術、政策和資金等角度提出了經營建議,以期為仁化縣杉木商品林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杉木;商品林;經營;質量;對策;廣東仁化
中圖分類號 ? ?S791.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133-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low quality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ommercial forest resources in Renhua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mmented the age structure, st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 lanceolata commercial forest, and put forwar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policy and ca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 lanceolata commercial forest in Renhua County.
Keywords ?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ommercial forest; management; quality; countermeasure; Renhua Guangdong
杉木是我國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廣東省仁化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是粵、湘、贛三省交界地,屬于杉木的中亞熱帶產區[1]。仁化縣杉木林面積和蓄積均位居全縣之首,是全縣森林資源的核心組分。然而,其杉木商品林卻存在年齡結構不合理、蓄積量增長趨弱、經營措施落后等問題,以致未能在縣域商品材供應中發揮主導作用。為此,本文針對仁化縣現有杉木商品林資源,從林齡結構、林分質量、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評述,并提出了發展對策及經營建議,以期為振興該縣杉木商品林經營提供參考。
1 ? ?仁化縣杉木商品林資源存量及利用現狀
2017年森林經營規劃設計調查(二類調查)數據顯示(表1),仁化縣林業部門管理的喬木林面積總計144 289.56 hm2,其中85 888.45 hm2為商品林,占喬木林面積的60%。商品林中,杉木林的面積和蓄積占比均最高,分別為32.05%和31.29%。同時,對縣內混交林結構分析發現,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混交林中杉木蓄積占比也較高,分別為20%和21%。由此表明,杉木是仁化縣商品材資源的首要組分。
對仁化縣年度林木采伐量進行統計發現,杉木的采伐蓄積占比并不高。其中,2017年和2018年林木采伐數據顯示(圖1),全縣范圍內主伐利用的林木均以桉樹為主,而杉木的采伐量僅為桉樹的1/5~1/2。顯然,杉木在商品材供應上并未發揮與其地位相稱的作用。
2 ? ?仁化縣杉木商品林經營現狀
2.1 ? ?資源內部構成
按照杉木商品林5年為一個齡級的設定,對該縣2017年杉木林齡進行齡級劃分,以0級代表杉木未成林地,具體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該縣杉木4齡級以上的林分面積急劇減少,林齡結構明顯失衡。按照廣東省杉木商品林齡組劃分標準(幼齡林≤10年、中齡林11~15年、近熟林16~20年、成熟林21~30年、過熟林≥31年),仁化縣達到成熟林及以上的杉木商品林面積占比僅1.9%,面積總計567.38 hm2,與縣內2018年主伐林分總面積(811.94 hm2)差距明顯。蓄積方面,杉木成熟林以上的林分蓄積為779 m3,約為 2018年縣內主伐蓄積(61 512.96 m3)的1.3%。假設僅以杉木為主伐對象,可采蓄積僅夠支撐該縣1個月的商品材采伐。
將仁化縣內杉木商品林小班平均胸徑、平均樹高依林齡變化繪制散點圖,擬合杉木商品林平均生長過程曲線。由圖2可知,仁化縣杉木商品林總體生長處于較低的水平,與廣東省地方標準《杉木豐產林培育技術規程》(DB44/T 778—2010)[2]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也與徐燕千[1]所述廣東省杉木在適宜條件下,十年生林分胸徑可達15~20 cm、樹高可達12~16 m的一般規律差異顯著。上述結果表明,仁化縣現有杉木商品林單位蓄積量偏低,林木質量每況愈下,可采資源日趨匱乏。
2.2 ? ?經營外部環境
對仁化縣林業主管部門、杉木商品林經營者進行訪問調查,分析杉木商品林的現有經營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2.2.1 ? ?種質控制不嚴。絕大多數經營者是以本地杉木種質為主,通過在林分中隨意采集種子進行育苗,或就近購置未經相關部門檢驗的苗木造林,利用良種苗木造林的意識淡薄,種苗質量難以保證。更有甚者,連續多輪依賴伐樁萌芽更新,導致林分質量嚴重退化,地力嚴重衰竭,林木未老先衰。
3.5 ? ?政策扶持,資金助力
產業興旺,政策引導至關重要,乘著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東風,地方林業主管部門應該重新審視商品材經營實際,全面梳理木材采伐、運輸、交易、加工等各個環節的政策措施,對不合時宜的規定要主動調整,能應用新技術的要果斷改進升級,促進商品林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營造有利于木材市場發展的政策環境。
市場振興,必然需要資金的激化和推動。與杉木經營相關的資金可分為事業性資金和投資性資金,事業性資金要集中用于關鍵技術的研究攻關、實驗對比、示范建設;投資性資金要激勵放活,讓資本成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催化劑。
3.6 ? ?加工升級,產業延伸
杉木商品林的增長和提質,最終要轉化為優質的產品,才能惠及民生社稷。為此,地方相關部門要因勢利導,及時布局,扶持高端林產品加工企業,整合林業初級產品,形成以杉木大徑材為核心的加工制造產業鏈。杉木加工經營者也要有意識地進行資源整合,爭取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所作為,把效益、就業更多地留在地方。
4 ? ?參考文獻
[1] 徐燕千.廣東林業[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 杉木豐產林培育技術規程:DB44/T 778—2010[S/OL].[2020-05-20].http://www.bzfxw.com/soft/sort055/defang/668756.html.
[3] 劉樹濤.淺談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策略[J].種子科技,2017,35(8):29-30.
[4] 趙凌霄.廣東省仁化縣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思路探討[J].四川林勘設計,2018(2):62-64.
[5]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9):6-13.
[6] 陳標金,劉俊豪.我國木材市場現存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37-39.
[7]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深入推進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林資規〔2019〕3號[A/OL].[2020-05-20].http://www.restry.gov.cn/main/4818/201911201105303609227742.html.
[8] 廣東省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S].廣州:廣東省林業廳,2017.
[9] 楊文姬,王秀茹.國內立地質量評價研究淺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89-292.
[10] 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林業生態紅線劃定暨林地變更調查工作操作細則[S].廣州:廣東省林業廳,2016.
[11] 杉木大徑材定向培育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18(11):3.
[12] 鄭會全,胡德活,李小川,等.廣東杉木短輪伐期優質林培育策略[J].林業科技通訊,2018(5):20-23.
[13] 孟憲宇.測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