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佰成
【摘要】農村行政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國家行政能力現代化的具體方法,農民的政治參與是推進農村行政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在農民人口較多的社會,農民的政治參與有利于國家政府體制現代化和行政能力的發展,農民的政治參與對農民的生產生活和農村社會的穩定具有根本意義。本文旨在探討農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措施,是時代的要求,是現實的需要,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
【關鍵詞】新時期;農民;政治參與;研究
中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基層民主的核心問題是農民的政治參與,農民的政治參與也是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農村行政能力的現代化必須不斷增強農民的參與政治權利,當前鄉村治理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我國農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問題
1.制度化與非制度化參與發展不協調。在政治參與的標準形式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國農村地區,如跨領域請愿、示威和其他活動,主要以小團體參與政治和政府參與而增加。在目前我國農村村民自治活動中,村民參與公眾的非法結構和非制度化呈上升趨勢。基層民主政治體制的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賴于依法、有規律地參與,但農民群體的家庭利益不能通過制度化的參與得到有效解決,他們就會采取極端或強勢的方式表達他們的利益需求。
2.農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農村地區,農民的政治參與也不平衡。農民參政熱情與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在經濟和政治文化相對發達的地區,農民群體普遍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對政治政策的理解和熱情相對較高,而在較不發達地區,參與指標較低。不難理解,較不發達地區的農民群體政治參與更迫切,他們的基本生活要求,當他們的合法政治權利受到侵犯時,往往表現得比較冷漠。
3.農民主體政治參與度欠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村振興計劃。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條件具有追溯性,農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沒有強烈的社會參與社會責任。農村主要是基層民主自治、政治參與度不夠等問題,容易受到干部腐敗、農民政治權利受到侵犯等情況。
二、農民政治參與問題的具體措施
1.改善農民政治參與的政治途徑。我國雖然有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在保證農民群眾參政的法律權利方面,在實踐中仍存在許多不足,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和完善:第一,作為農民行使基本權力的人民代表大會,與農民政治權力的行使密切相關。相關機構應完善選舉制度,擴大不同利益群體對農村政策的參與,擴大農民參政渠道,切實實現農民利益。第二,在參政機制總體層面,我國基層民主自治建設不徹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參與、民主控制等制度建設不如預期。為了提高農民的參政意識,促進農民參政制度化,要繼續完善相關制度,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實施兩票制、浙江溫嶺模式等制度創新。也可以促進開放的鄉村司法制度、知識反饋系統等。要發展和完善政治參與機制,提高農民自我集中水平,真正體現“民主自治”。
2.改善農民政治參與的經濟途徑。為了提高我國農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首先必須全力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第一,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要深化農村市場經濟改革。傳統的城鄉二元體制嚴重阻礙了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和城市發展的步伐。有關部門要積極響應支持“三農”的政治要求,大力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加大對農村建設的金融和信貸支持,根據實際發展低成本產業,按照經濟法規,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第二,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建立和完善農村基本保障制度。當公民有基本的生活問題時,一個健康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質援助,以滿足他們的基本需要。通過相應地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他們的政治參與度將相應增加。
3.改善農民政治參與的文化途徑。教育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因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具有扎實的認知技能和高度的民事政策興趣而得到加強。第一,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農民的政治參與意識。我們大力提倡的現代政治文化,如平等、自主、參與等,需要公民具備高水平的知識和政治素質。我們需要通過主流化和有系統的政治參與培訓來增加農村群體的政治參與。第二,落實農民群體法制培訓,提高農民社會責任感和權利保護意識。影響小農傳統經濟觀念的農民,往往以自身利益為著自身的利益思考和參與實踐。通過普及合法政治權利,農民了解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好處,這有利于提高他們參政的積極性。
三、結語
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我國的農民功不可沒,但我國農民的政治參與度卻不高。不過,現在與過去相比,農民參政形勢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但由于農村社會文化相對落后,政策態度薄弱,農民參政形勢仍存在不少問題。在現代信息技術意識的背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素質和多樣化的發展,提高中國農民群體的參政能力是當務之急。通過理論武裝、政策繳勵,逐步建設由農民參政為基礎的基層黨建隊伍。
參考文獻:
[1]曲延春,鄭澤玉.新時代農民獲得感提升的制約因素與路徑選擇[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9(05):38-42.
[2]田北海,桑瀟.城市務工經歷、現代性體驗與農民政治效能感[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9(03):79-89.
[3]張露.改革開放40年來農民政治參與問題的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3):7-8.
[4]彭正波,王凡凡.民族村寨旅游開發中的農村社會組織發展研究——以西江千戶苗寨"老人會"為例[J].旅游學刊,2018,33(12):99-109.
[5]周鐵濤.農民政治參與視域下的農村治理法治化[J].寧夏社會科學,2017(02):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