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龍滿
摘要 ? ?本文分析了2020年嚴峻的市場行情對蠶桑生產的影響,提出提高蠶繭產量、提高蠶繭質量、大力推廣省力化養蠶技術、鼓勵蠶農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等措施,以期為穩定霍山縣蠶桑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蠶桑產業;發展措施;2020年新形勢;安徽霍山
中圖分類號 ? ?F326.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22-018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霍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屬北亞帶溫濕季風區。全年日照2 084.3 h,平均氣溫14.2~16.1 ℃,常年降水量1 100~1 600 mm,全年無霜期平均220 d,最多270 d,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田水電鄉”之稱。栽桑養蠶在霍山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是霍山縣八大支柱產業之一。
2020年因企業復工復產推遲、物流交通受限、出口貿易受阻,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國際國內經濟潛在風險和矛盾不斷增多,繭絲綢行情更是遇到前所未有的復雜性、艱巨性和嚴峻性。目前杭嘉湖地區解舒率在60%左右的鮮繭收購價約34元/kg,浙江淳安縣市場收購價為28~36元/kg,相鄰的金寨縣收購價為 28~38元/kg。鮮繭價格普遍較2019年同期下降3~5 元/kg,嚴重影響蠶農栽桑養蠶積極性,對蠶桑生產的沖擊極大[1]。為了穩定霍山縣蠶桑生產、鞏固現有蠶桑生產規模、確保支柱產業的穩固地位,作為繭絲綢行業第一車間的蠶桑生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應充分調動廣大蠶農科學栽桑養蠶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栽桑養蠶技術水平,鼓勵蠶農多養蠶、養好蠶,并在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爭取繅絲企業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最大限度地保護廣大蠶農的根本利益,穩定蠶農收入,這也是廣大蠶桑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2]。現針對穩定霍山縣蠶桑產業、穩定蠶農收入、規避繭絲綢行情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方面展開探討,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1 ? ?提高蠶繭產量
1.1 ? ?提高桑葉產量
一方面,引進葉片肥大、耐旱耐寒、產葉量高的桑樹新品種(如農桑系列、強桑1號等),對老桑園進行低改,通過低產改造提高桑葉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通過采取加強桑園管理、合理施肥、科學治蟲、春季推廣摘心、3齡蠶采三眼葉喂養等措施增加桑葉產量。通過提高桑葉產量,促進飼養量的增加,從而提高蠶繭產量。
1.2 ? ?推廣抗性強的家蠶新品種
選擇飼養抗病性、抗逆性較強的華康2號、華康3號等家蠶新品種,可大幅降低蠶兒的得病率和飼養風險,減少蠶病帶來的損失,從而提高蠶繭產量。
1.3 ? ?合理安排養蠶量
力爭養滿養足,防止飼養量過小造成桑葉浪費。做到春蠶足量養、夏蠶適當養、秋蠶分批養,以葉訂種,做好葉種平衡,提高蠶繭產量。
1.4 ?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養蠶前、養蠶中、養蠶后的消毒防病工作,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爭取穩產高產。養蠶前要對蠶室、蠶具及周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在養蠶過程中要經常使用粉劑蠶藥進行蠶體、蠶座的消毒,同時在晴天常用水劑噴灑在桑葉上添食,以提高蠶的抗病性;養蠶后要及時清理蠶沙并對蠶室全面消毒;簇具如果是草龍要及時燒毀,如果是塑料折簇應及時消毒收藏保存,確保蠶繭豐收。
2 ? ?提高蠶繭質量
2.1 ? ?選擇絲質優良的家蠶品種
多飼養繭質優良的青松×皓月品種,該品種具有抗逆性較強、孵化齊一、食桑旺盛、行動活潑、好養等特點,而且繭形大且勻,繭色潔白,繭層率、出絲率都較高,特別是該品種解舒率在同等飼養環境下普遍高于其他蠶品種,深受蠶農特別是絲廠的喜愛,是不可多得的優良春用蠶品種,春季飼養可大幅提高蠶繭質量。
2.2 ? ?狠抓上簇關,搞好簇中管理
首先,蠶兒在上簇前要勤觀察,正確掌握上簇適期。上簇過早或過遲都會影響蠶繭的產量和質量。現在一般采用省力化養蠶,蠶兒發育都比較整齊,在蠶兒老熟5%左右時就可添食蛻皮激素葉使其老熟齊一,讓其自動上簇,且不影響產量,方便采繭。其次,營造蠶兒營繭要求的合適環境。上簇前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好充足的簇具,保證簇具清潔衛生干燥,確保簇室通風透氣,排除異味、濕氣,保持溫度在24~25 ℃、濕度在60%~70%,努力做到簇室、簇具、環境三干燥。蠶兒營繭成形后一定要保持簇室空氣流通,杜絕關門,保持上簇室光線均勻,勤捉游山蠶放在其他簇具上另行上簇,更要在蠶兒上簇3 d后將簇具擱掛,防止蠶繭霉變發黃,降低解舒率,影響蠶繭質量。
2.3 ? ?化蛹后采繭,不采毛腳繭
一定要適時采繭。春蠶應掌握在上簇后6~7 d采繭,夏秋蠶掌握在上簇后5~6 d采繭。做到先上簇先采,要輕采輕放,上繭與下繭、薄皮繭、黃斑繭分別放置,均勻地薄攤在蠶匾內,防止繭堆積過厚發熱,從而影響繭質。
2.4 ? ?就近分類售繭,杜絕出售統貨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