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華 (江蘇海門市貨隆學校)
一扇被打破的窗戶在沒有被修復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引發其他窗戶也被打破的現象,嚴重時更是會拆毀整棟房子,這一現象即為“破窗效應”。如在一些涂鴉出現在一面墻上時,如果沒有清理掉這些涂鴉,這面墻上很快就會出現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讓不良現象放任存在于某一環境中,往往會對其他學生的紛紛效仿帶來誘導作用,導致不良現象加劇,對于班級管理來說,“破窗效應”同樣存在。
班級管理工作不僅繁雜、同時又具有一定意義。班集體中主要教育者以及組織者和教學工作協助者都是班主任這一主體,并且實施學校管理要求的主要人員同樣是班主任老師。為確保班級管理實效性的全面發揮,班主任就應對班級中所出現的“第一次”予以高度重視,再精細化設計每個“第一次”以及對每個“第一次”嚴格管理背景下,則能夠很好地完成班級管理工作,也能在無形之中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而在班主任并沒有得當且嚴密管理“第一次”情況下,就應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這句話,加大管理難度的同時,“破窗效應”等一系列連鎖反應也極為容易形成,所以班主任細致管理尤為關鍵。
例如,班集體中往往會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存在,受這些學生影響就會造成班級中出現各種現象,如垃圾桶旁有一團紙,在沒有人將其撿起并扔進垃圾桶的情況下,過一會就有可能有很多紙團出現在垃圾桶旁邊,導致垃圾桶形同虛設,也會對班級衛生和班級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班主任應對這些細微小事加以高度關注,對針對性且有效措施積極采取,從微、小為出發點將精細化管理落實,確保防微杜漸效果的有效實現。
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難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但他們又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也十分敏感,他們能直觀感受到教師或班主任對其的態度以及評價好壞,而在學生們通過班主任言語感受到在班級整體中自己屬于不好的孩子、難以管教時,就會使學生對班集體的認知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會使得學生的消極以及逆反等心理逐漸生成,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到班集體的其他學生。所以,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班主任應對針對性教育加以注重,在對一些調皮搗蛋、不守紀律的學生給予批評過程中,避免出現籠統針對整體學生批評的現象,應從實際角度理性分析個別問題,進而給予針對性改進指導,逐一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生自主開展游戲活動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往往是毫無章法、毫無規律的,亂跑亂鬧、打打鬧鬧的混亂現象加大了班主任的管理難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此類現象,班主任不應在學生身上一味地怪罪,一旦將過錯都歸罪于整體學生,就會有不良結果所引發,一方面是對一些犯錯誤的學生缺乏針對性批評,因而難以起到有效管理作用;另一方面是一些學生認為自己在活動中遵紀守法也聽老師的話了,但仍然受到了批評,一種被冤枉感油然而生,也會引發這部分學生消極以及逆反心理的產生。對此,一旦班主任遇到這些問題,就應該將違紀以及搗亂學生直接找到,在對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的同時,將針對性教育進行開展,幫助其發現自己的問題并進行整改,避免對整體學生造成不良影響,而這就是“破窗效應”的一種充分體現,在最小范圍內控制破窗效應產生的不良反應,為健康的班級運行創造良好環境。
班級管理工作具體開展時,不可避免地就會有一些突發狀況出現,給班主任工作造成一種應接不暇的狀態,一些情況下也會導致班主任對某些事情的忽視。在一些不良現象未得到及時解決的情況下,破窗效應就會出現。在此類現象出現時,對于班主任來說,就應該對自身的智慧加以運用,做到臨危不亂、積極應對,通過對相應的教育藝術加以運用,確保及時有效地修補破窗,進而推動壞事逐步向好事方面積極轉變,確保班主任班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例如,從現階段一些班級中學生學習實際情況來看,較為嚴重的現象就是課堂之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課堂搗亂以及說話、亂動等現象頻繁發生,甚至在教師講授一些簡單道理時,有的學生還在自顧自地玩自己的玩具,也存在一些學生在課堂之中隨意走動現象。對此,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仔細觀察班級中每個孩子的具體表現,在后期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進行總結,對每個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講解,同時還需要明確指出一周的課堂教學中此類現象已經存在于大半課堂之上,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問題,同時對于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指導這部分學生幫助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改進。班主任還應該將學生的這些現象反映給家長,基于家校合力實現教學藝術價值的充分發揮,做到及時補救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