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繼虎
(淮陰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制定《實施指南》的一大目的是為了建設適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糧食生產情況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下文簡稱為“檢驗監測體系”),確保檢驗監測體系有清晰的功能定位,合理科學的區域布局,并且要能正常的運作,有較強的檢驗監測的能力,服務范圍要廣泛,能保障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力求到了2020年時,全國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機構(下文簡稱為“監測機構”)要達到一千個左右,監測覆蓋率要達到百分之六十,基本完善檢驗監測體系,加強糧食的質量檢查,提高糧食風險預測能力,提升糧食的應急處置能力。在《實施指南》中還指出了建設檢驗監測體系的主要任務,要求重點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的檢驗監測體系,把建設重心放在人口在50萬以上的縣(市)或者是糧食年產量5萬噸以上的縣(市),重點發展糧食風險預測方向的內容,確保基層的監測機構的建設,避免出現嚴重缺失的局面。
在《實施指南》中,對國家級監測機構、省級監測機構以及市縣級監測機構的發展方向做了詳細的規劃,每個級別監測機構的發展側重點都不相同,國家級監測機構的發展偏向于糧食質量安全和標準研究的內容,省級監測機構則重點發展糧食質量安全的檢驗,而市縣級監測機構則重點建設糧食質量指標、存儲檢驗和主要食品的檢驗、快速篩查等方面的能力。雖說每個級別的監測機構的發展方向是不相同的,但是其建設內容基本上都包含了下面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糧食檢驗儀器設備的配置。各地區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檢驗監測資源,并且根據實際的檢驗任務、功能定位以及之后的業務開展所需,配置相對應的糧食檢驗儀器設備。糧食檢驗儀器設備的配置原則要堅持環保節能,按需所取,能夠用上且可以用,還要保障有足夠的儀器設備可以用,且好用,要根據當地建設的需要,合理的添加檢驗儀器設備,決不能浪費,確保糧食安全質量的檢測,尤其是要能滿足糧食品種的檢測,儲存品質的檢測,糧食安全衛生的檢測,非法添加物、添加劑、轉基因以及微生物等的檢測。
二是完善配套基礎的設施設備。根據建設地區實際的情況,例如當前檢驗儀器設備的配置情況以及日后工作的安排需要,合理建設配套基礎設施設備。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無論是使用面積,還是布局以及對環境的條件要求等方面的內容都要符合實際的需求,杜絕浪費。并且要合理布局實驗室里的各種功能區,做到功能區的分區清晰明了;堅決不能破壞生態環境,要有達標的廢氣、廢水的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相對應的安全生產防護以及應急處理設施。
《實施指南》明確規定了監測機構建設的要求,主要從項目申報、審核、儀器設備的采購、資金的使用情況等方面做出相對應的規范,規定了各級的責任,確保了監測機構建設的可實行性。
省級糧食和儲備部門要清楚地了解本省的監測機構的具體情況以及實際的需求量,在申報的時候,要堅持按照國家總體的要求來進行建設,不能片面地發展某一地區,而是要全省進行推進監測機構的發展。根據已制定好的任務目標和建設內容,合理安排本省監測機構的建設,科學地進行布局,統籌規劃監測機構的投資方向,并且進行分段地完成建設。省級的監測機構的建設實施方案還要及時地上報上級單位,需要經過上級的審核批準方可執行。在中央財政的資金發放之前,要求做好建設監測機構的前期準備工作,例如要完成項目招投標的工作方案,制定采購儀器設備技術參數的編制等等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保證中央財政資金的使用進度和項目的實施情況是相互匹配的。除此之外,還要統籌各個部門的工作,協調好部門間的工作安排,盡快落實好建設資金、人員、監測機構的場地、運作方式等方面的內容,確保配套的設施設備能一應俱全,保障項目建設能夠如期的進行。
省級糧食和儲備部門要嚴格審核市縣級申報上來的監測機構的建設方案,根據市縣具體的地區情況,例如當地技術人員的數量,監測機構的功能定位,檢驗項目的工作量等等相關方面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核,其中要重點審核監測機構的占地情況、人員的安排情況以及經費的運作等等相關的內容,確保監測機構建成后可以正常的運作,保障監測機構能得到充分的應用。對于不符合申報條件的項目,要堅決的否決,避免出現項目建成后無法使用的情況。
在《實施指南》中指出了建設實施方案的格式,通常都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分別是正文、附件和附表這三個部分。正文的內容要包括項目建設地區目前現有的監測機構的具體建設情況和取得的成績、存在的缺陷或問題、已有的基礎設施設備情況,總的建設目標和具體的實施目標、建設內容和范圍、檢驗監測體系的運行情況和具體的措施、投資的規模和預算、項目的實施進度、監測機構的考核制度,以及相關人員的組成情況、聯系方式和職務等方面的內容。在正文中盡量詳細介紹建設項目,提高建設項目的可行性,提升建設項目的通過率。在附件中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項目提升機構的情況,所需提交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相對應的佐證材料,例如檢驗的能力、現有的人員和運行的經費等方面的內容。
儀器設備的采購要求要科學合理,秉承勤儉節約的原則,不得鋪張浪費,避免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而導致了資金的浪費。省級糧食和儲備部門對儀器設備的采購要負全責,統籌各地區的采購工作,起到牽頭作用,統一組織購買所需儀器設備,并且要協調安排儀器設備的到貨、安裝、調試、驗收和使用,保證各地區有足夠的儀器設備可用。在《實施指南》中說明了在招標的時候,為了確保儀器設備采購工作的公正公平性,可以邀請紀檢監察部門相關人員到現場進行監督。在對儀器設備進行采購的時候,要求同一區域內要統一儀器設備的選型、功能和參數;而實驗室的采購則需要統一儀器設備的規格、款式和制作。
在資金財政方面上,中央要進行適當地補助,地方政府則要進行積極地配合,中央與地方一起建設,共同享有,資金籌措使用基本上由中央補助和地方財政投入統籌解決,另外也可以鼓勵企業自籌。在《實施指南》里提及了相關高校或中央企業在建設監測機構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建設資金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所在的省份來進行資金的統籌安排。對建設監測機構的資金使用安排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財政資金管理規定來進行使用,杜絕貪污浪費的現象。通常財政資金大多數是用在實驗室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檢驗儀器設備、移動檢驗扦樣及樣品傳遞工具等方面的購買,要不斷地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省級糧食和儲備部門要根據具體的地區來建設監測機構,因地制宜,要根據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層級以及不同的機構的實際情況來制度合理科學的建設方案,加強分類的指導。對于不同功能定位的監測機構的建設,需要按照實際的工作情況,制度合理科學的工作任務,加強技術方面的培訓,確保監測機構的順利建設。而且在建設的過程中,要利用原有的檢驗監測體系的資源,合理充分發揮原有的資源。除了監測機構的建設之外,還要重點發展檢驗監測機構的管理制度,加強監測機構的監督和管理,避免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建立誠信體系以及“黑名單”制度。
監測機構的建設要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建立公正性保證機制,確保監測機構能夠正常的運作。實行檢驗監測機構與檢驗人責任制度,檢驗人要根據法律法規進行合理地檢測,確保檢測的數據和結論是公正客觀的,避免弄虛作假,要對檢驗的結論和數據負責;對于監測機構來講,則要對檢驗報告負相關的責任,保證檢驗報告的真實性。省、市級糧食和儲備部門要制定嚴格的審核制度,實行“雙隨機”,確保抽查和檢驗這兩者是分開來的,優化檢驗和抽樣工作,提升檢測結果的公正客觀度。加強儀器設備的使用頻率,淘汰長期閑置的儀器設備,對于利用率比較低的儀器設備則可以進行調配,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
在《實施指南》中提出要全面發展各級監測機構的優勢,各級監測機構可根據自身區域專業性能的優勢以及技術方面的強項,強化監測機構的功能建設,提升庫存糧食和新收獲糧食的風險監測,全面保障我國的糧食質量安全。另外可以根據目前我國糧食行業的專業優勢,按照公正檢驗以及積極服務社會的原則,進行政策性糧食第三方檢驗監測服務,加強第三方的檢驗介入,可以讓第三方檢驗機構來進行鑒定檢驗、平倉檢驗、仲裁檢驗和準入檢驗等方面的檢驗,提高檢驗的真實性。省級糧食和儲備部門還要著手研究并建立第三方檢驗監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制度,加強檢驗監測機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