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勇,李星月,符慧娟,向運佳,楊曉蓉,夏武奇,張 鴻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花椒為蕓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oxylumL.)小喬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含有揮發油、酰胺、生物堿、黃酮、木脂素、香豆素等具有藥用價值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腫瘤、鎮痛、抑菌、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1-2]。中國是世界花椒第一生產大國,陜西、甘肅、四川、重慶、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廣泛分布[3-6]。四川花椒栽培歷史悠久、全國知名,其中漢源花椒在唐代被列為貢品,稱“貢椒”,漢源2001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種植面積超過4000hm2,年產花椒逾70t;茂縣花椒栽培面積6600hm2以上[7]。四川全省種植花椒范圍分布到21個市(州)133個縣(市、區),面積29.33萬hm2。2017年總產量6.79萬t,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7.9%,產值達62.7億元,其中加工產值9.7億元[8]。
春季是開展花椒幼苗定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的重要時期,抓好春耕田間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四川花椒栽培主要分布在金陽縣、鹽源縣、漢源縣、茂縣等山區,且多是貧困地區[8],因此,花椒產業成為了各地區農業增收尤其是貧困地區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春季是抓好花椒生產管理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推進幼苗定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工作,為后期枝梢生長、開花結果、提質增產打下良好基礎。
春季移栽具有氣溫較高、操作工序少、成活率高的特點,因此一般可安排春季植苗[7],但春季干旱地應注意保障水分供應。在3月初可組織移栽工作,苗木可選擇就近苗圃起苗運輸,隨挖隨栽,保證成活率。若不能當天定植,則可將幼苗進行沙藏。根據地力條件、管理水平、不同品種等因素合理密植,栽植密度可采用3m×4m、4m×4m的株行距。
按照底平窩大的方式開挖60~80cm見方的栽植坑,將表土與底層生土分開堆放,每穴表土拌充分腐熟的農家肥6~8kg填入坑底,回填時做成土丘狀。將幼苗根系理順舒展后放入坑內,根系與土丘接觸,將其余拌農家肥的土壤逐步回填,邊填土邊將苗木輕提振動,使根系與土壤充分結合[9]。填土至苗木原土痕上部2cm為止。栽后澆透定根水,使用黑膜覆蓋,切實做好封土保墑,確保幼苗成活率。
栽后定干,定干高度約50~60cm,將主干以上部分剪去,剪口跟剪口下芽0.5cm,以促進下部芽體及早萌發,利于樹體成形。栽后及時查看幼苗成活率。若成活率不高時,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立即補種,并分析前期存在的問題調整栽植方法,確保幼苗成活率。可在6月中旬結合雨季降雨適當進行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培育健壯樹苗,以利越冬。
春季中耕除草是田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改良土壤結構,鋤除雜草可減輕雜草危害,防止與椒樹爭奪營養。時間選在雜草剛萌發出苗后中耕一次。同時還可運用覆蓋除草的方式,可達到保墑、培肥、調節土溫的綜合效果。具體可采用松針、秸稈等在樹盤周圍進行覆蓋,覆蓋物不帶病菌、蟲卵等,蓋后應用土壓緊,樹腳培土防止積水引起澇害。
花椒耐旱不耐澇,水分管理必須要重視,尤其注意不可積水,春季花椒萌芽前澆1次水,水量以滲透浸潤40cm土層即可。
科學施肥有利于提高地力、供給椒樹營養需求,是促進枝梢生長、奪得高產的重要手段。施肥應采用長效、速效肥料相結合的原則,以有機肥配施復合肥的方式進行。施肥時期包括秋施基肥、春季追肥、花后追肥。春季追肥應在椒樹萌芽前進行,花椒喜鈣,一般株施尿素0.6kg、過磷酸鈣1.5kg,有利于促發新梢。若秋季未施基肥,春季應抓住時機施好基肥,有機肥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也可采用商品有機肥,配施適量復合肥,小樹少施、大樹適當多施。一般株施農家肥10~25kg、過磷酸鈣0.3~1.5kg,根據樹齡適量施用。施肥方法可在樹冠垂直投影外緣開環狀溝、散布穴,將肥料施入回填覆土并結合澆水。
冬季應結合整枝修剪開展清園,將病枯枝、落葉、雜草等清理并集中深埋處理,消減病蟲害發生基礎。同時可采用石硫合劑、生石灰等配制涂干劑對樹干進行涂白,涂白高度約60cm。春季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根據實際病蟲發生情況,科學對癥用藥。對于蟲害,可采用噠螨酮、噠螨靈、溴氰菊酯、吡蟲啉、滅蚜凈等防治蚜蟲、跳甲、天牛、紅蜘蛛等害蟲。對于流膠病,及時刮除病斑,再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涂抹傷口,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施椒樹防治煤煙病,發病較重的則剪除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