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龍
(睢縣林業局睢縣園林局,河南 睢縣 476900)
近些年來,國家對林業技術推廣日益重視,但是由政府部門負責實施的林業技術推廣仍然具備計劃經濟時期硬性行政管理色彩,林業生產建設缺乏應有的市場機制的調節,林業技術推廣得不到實質性的歸屬,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林業技術體系缺乏效率與活力。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以及林業產權制度的深化改革,構建起一個科學合理、規范實用、適應市場發展的縣鄉林業技術推廣新型體系迫在眉睫,是推動林業快速發展進步的急切需要。但是就當前的縣鄉林業技術推廣體系而言,其總體水平還不符合現代林業的發展要求,主要問題在于:縣鄉林業技術推廣體制有待于深化改革;核心技術缺乏市場競爭力,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強;縣鄉林業科技貢獻率較之國家總體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縣鄉林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缺乏科技領軍人物和專業拔尖技術人才;科技資金投入相對較少;技術運行體制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林業技術推廣中社會力量的參與程度較低;科技成果實際轉化率較低,市場運作能力不強,這些都嚴重影響著技術推廣效果。針對這些問題,建立完善、新型的技術推廣體系勢在必行。
新時期,縣鄉林業技術推廣指的是將林業新技術、新知識、新信息等深入傳授到林業生產經營者和廣大林農之中,以改革林業生產技術,增強林業發展效能,提高林農整體素質和能力。縣鄉林業技術推廣是聯系林農和市場的橋梁,是連接科研與實際生產的紐帶,是保證林業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具有普及推廣先進林業技能和知識,改善林區現狀,推動林業經濟發展,提升勞動生產率,增加林業技術科技含量,推動傳統林業順利轉向現代林業等功能?,F如今,我國林業建設相對較為落后,林區自然條件、整體環境、社會經濟條件較差,傳統的林業經營方式依舊沿襲。要想改變傳統經營方式,提升林業生產技能水平,應著力加強技術推廣,借助電視、互聯網、微信群、抖音等方式對林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普及推廣,加強培訓力度,促使林農掌握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知識。
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其中包含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科技體制轉變,影響著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計劃經濟時期,林業技術推廣形成完全由政府主導的體系,然而這種推廣體系與市場經濟發展相背離,技術價格違背價值規律,不利于發揮市場機制功能。市場經濟下,林業技術推廣若還是由政府絕對主導,林業技術將很難融入現代市場,無法經市場發育壯大。另外,市場經濟的催動下,政府支出預算性增強,技術推廣部門,只有從推廣活動中才能獲取供自身運行發展的費用。
非國有林業的迅猛發展,以及林改制度的深入運行,都促使著我國林業宏觀環境產生本質性改變,技術推廣對象從原先的林場、集體逐漸轉變為林農或各經濟組織。林業生產體制發生的變化,林農可在所承包的林區中自由栽培樹種、作物,促使現今的林業生產更加微型化、多樣化。這種形式下,林農轉變為獨立自主的商品經營者,擁有獨立的技術選擇權和自主的生產經營權;林農的生產經營目的,也由傳統的自我消費提升為獲取經濟效益,由自我性的滿足轉變為市場性的獲取,此時就需要有符合市場發展,并且能獲取經濟效益的技術作為支撐。在有償流轉的林地使用權和產權體制下,林農興林致富擁有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然而林農缺乏先進的林業技術作為支撐,急需技術推廣型服務。而傳統的技術推廣方式效率低、時效差、周期長,不能滿足林農對先進林業技術的急切需求。
一直以來,林業技術從科研選題到立項直至推廣應用,整個過程極具計劃經濟色彩,由政府部門主導的林業技術推廣,使得技術推廣定位不明確,功能不齊全。傳統的推廣體系受到管理體制的約束,由政府和專家訂立的科研項目缺乏市場引導,這樣的科研項目沒有考慮到實際條件和實際應用,勢必導致科研成果實際轉化率低,市場應用率不高,不利于林農對技術的接受和學習。當前的經濟推廣模式以計劃經濟的“供給驅動”為主,林業技術推廣缺乏市場機制的調配作用,致使林業技術推廣整體體系缺乏效率與活力,推廣工作形成“線斷、人散、網破”的瓶頸,林業技術成果轉化率僅為30%左右。
林業技術推廣模式的確立應根據林業技術的不同屬性而定,作為公共產品的林業技術,其推廣應用面向的整個社會,該類技術在推廣時難免遇到“搭便車”現象,此時的市場機制不能達到消費與供給的最優狀態,因此,推廣此類技術應采取政府為主導的技術推廣模式。設置機構時,應確定社會公益、行政執法及推廣機構職責和性質,進行合理設置。對委托執法或公益性機構,由財政承擔其經費。
對于林業技術中含私人性質的,應結合其競爭性、排他性特征,選擇市場機制為主導的林業技術推廣模式,結合政府宏觀指導,對各推廣組織加強管理。政府以優惠扶持政策引導企業、社團步入技術服務領域,利用獨資、合資、融資等形式,融入基層技術推廣服務實體之中,積極培育技術要素市場,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媒介,借助公平交易平臺,推動林業技術廣泛推廣,并投入實際應用之中。在營利目的的促動下,各技術推廣組織應對渠道、全方位快速及時的向技術用戶推廣技術,使更多的用戶接受應用,另外,從自身利益出發,推廣新技術前,各組織應對技術進行可行性論證,優選效益高、實用性強、市場需求大的新技術,促使推廣效率的不斷提高。該推廣體系以市場發展為運作基礎,推廣成本低,林農與技術推廣者共擔風險,推廣效率高,發展前景好。
對于林業技術中含公共性質的,應有市場機制結合政府半干預創建技術推廣模式。因其典型的排他性特征,遵循市場規律進行公平交易,這種技術消費帶來效益的同時,也會產生社會“外部效應”。此時,政府應對此外部效應進行及時校正,對因技術產生的“負效應”,向技術用戶收取費用,給予受影響林農以補償。建立林業產業、科研、教育相結合的體系,構建三者穩固的合作關系,加強技術培訓、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活動,促使林業技術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順利實現林業技術的深化推廣工作。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應充分發揮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優勢,加強技術推廣力度。憑借優質服務和典型示范推動林業技術走向新的發展方向,加強縣級技術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培育時,提高鄉鎮技術推廣體系全面建設力度。以競爭上崗、人才招聘等多種形式,創建穩定性強、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技術推廣人才隊伍。政府部門應創造有利條件,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員投身到林業生產一線之中,落實專業培訓,加強再教育及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不斷提高推廣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建立創新能力強、內部結構規范合理、基層服務意識強,具備農村工作經驗的高水平技術推廣隊伍。
借助現如今各種方便快捷的宣傳媒介,如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宣傳普及林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加快技術成果在林農中的轉化速度,增強農民整體科技素質,提高技術成果轉化意識,堅持“科技興林”,在林區營造科技致富氛圍,使林農在這種氛圍影響下主動參與到林業科技技能、知識的學習中。建立技術示范樣板,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有組織、有計劃的對村干部及廣大林農進行科技知識教育,促使其掌握市場經濟體制下,正確運用立業技術知識,了解技術推廣應用對林業產業化建設的重要性,促進林業技術成果的快速轉化。
傳統的林業技術推廣方式為林業技術指導,然而經長期的實踐證明,一味的依靠技術指導,已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的生產經營需求,因此,應以林農需求為前提,協調綜合力量,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系統化的技術服務。逐步擴大技術推廣服務領域,拓寬服務范圍及內容,改變傳統的產前、產中、產后單一式服務,創建綜合服務體系,調動社會整體力量,形成全方位林業推廣服務新局面。
完善的林業技術推廣體系,適應了社會發展趨勢及市場機制要求,是林業技術全面深化推廣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產業化、現代化、科技化林業產業的必要改革措施。加強林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對我國林業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