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多祝增光中心小學 徐紅玉
由于小學生的思想知識水平正在初步形成階段,自控能力差,傳統的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小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走神的現象,達不到教學目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提升閱讀教學效果。而閱讀興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加以積極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在閱讀前設置懸念,通過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五年級課文《獵人海力布》時,教師在學生開始閱讀前提出問題:“獵人海力布是怎么得到龍王的寶珠的?得到寶珠之后他能做什么?為什么海力布要冒著變成石頭的風險而將動物說的話告知村民?”通過設置這些懸念,點燃學生的閱讀欲望,促使他們帶著興趣自主閱讀。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采取播放視頻、動畫片的方式,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彌補想象力的不足,可以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影像,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可以播放《獵人海力布》動畫片,學生帶著疑問觀看,對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有很好的幫助,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都能大大提高,以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需結合語文教材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選擇閱讀教材,指導學生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促進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愛好,推薦適當的閱讀材料,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積極性,又能提升他們自主閱讀和自主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五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古詩時,教師介紹作者杜甫的背景資料,闡述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喜悅心情,可以趁機適當補充李白的其他詩歌,讓學生也能充分感受李白所處背景下產生的思想感情。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看各種各樣的相關書籍。
當前是一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傳播的新時期,針對多種多樣的書籍報刊,教師需要有目標地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選擇有效的閱讀方法。根據文章內容和實際需求區別對待,例如一些文章較長,適合粗略地瀏覽,大概了解其主要內容,通過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短時間內獲得具有價值的信息;而一些較短的、文質兼美的好文章,則需要精讀,甚至熟讀來理解其構思立意,深入理解其內涵,從而將文章中的精華進行內化吸收。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少年中國說》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本文氣勢磅礴,文采斐然,通過優美的語句將自身的抱負以及對中國少年的遠大期望展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精讀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好詞佳句,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實驗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進入了課堂,并獲得推廣應用。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優化了閱讀教學,使閱讀從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滿足了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保持著求知欲,在多媒體影響下,對課文閱讀學習形成濃厚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單元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準備教材中所提到的威尼斯、金字塔這類著名風景、建筑的資料,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的形式直觀地呈現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形成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通過在整體上感知課文的基礎,進一步將學生的閱讀引向感知、理解和體會的層次,在閱讀中感受語言,讀出全文的意境,培養學生語感,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總之,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閱讀教學,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原有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通過不同的手段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其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