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張藝萌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體特征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得到了很多師生的青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因此,本文以這種方法為對象,探究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分層教學法,指的是采用層次劃分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針對不同的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運用的前提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技能等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并針對各個層次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案。
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并且容易自暴自棄,基于此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模式下,教師往往針對全班學生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同。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知識掌握能力等,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能夠跟上教師的步驟,而學習能力弱、成績差的學生則跟不上教師的腳步,久而久之會導致成績差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對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帶來了不利影響。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避免這種情況,教師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更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差異性特征,學生都能夠在符合自身能力的狀況下開展學習,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升學習效果。
科學劃分層次是分層教學法運用的基礎和前提,為了提升分層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具體情況來劃分層次。比如,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或者每次考試分數的匯總等,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并確定將該學生劃分在哪個層次。整體上可以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學習能力較強、成績較高的學生,將其稱之為A組;第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處于班級中等水平,將其稱之為B組;第三個層次是處于班級下等水平、成績較差的學生,將其稱之為C組。
對全班學生劃分好層次之后,教師就要開展分層教學了,提前針對不同的層次制定相應的教案。由于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師必須要針對每一個層次制定對應的教案。這里我們以古詩教學為例進行分析,古詩中通常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是對作者思想的表達,對小學生提出了較高的邏輯思維要求。小學生要想學好古詩,真正懂得其內涵,就必須要反復學習體會,并加強思考。在教這方面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做好全局性分析,對于A組的學生來說,要制定相對較高的教學目標,比如,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會背誦古詩的同時深入掌握其內涵,對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體會,并學會寫和認其中的生詞、生字,學會用其中的詞語等。教學的時候,也要適當把握各個流程的進展,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迅速切換教學環節,避免在基礎教學中浪費時間。
對于B組的學生來說,教師則要制定相對低一點的教學目標,比如,要求學生朗誦和背誦古詩,并會寫其中的生字、生詞等。教學時,教師要適當放慢速度,關注學生的表現和反應,該組所有學生都能夠學會這一環節內容之后,再轉入下一個環節。
對于C組的學生來說,由于這一組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相對較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將重點放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要求學生熟練朗誦古詩,認識其中的生字、生詞等。
小學語文教師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也應當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對于A組學生來說,教師對其進行評價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采用競爭性評價方式,對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進步。對于B組的學生來說,則要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找出學生的進步點,并總結學生的不足,幫助學生深入認識自身的優勢,正確面對自身的不足,使其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提升學習效率。對于C組學生來說,則要運用表揚型的評價方式,雖然這個小組的學生學習成績并不好,甚至很多學生較為貪玩、淘氣等,但是教師依然要努力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借助于這些優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通過鼓勵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時代下,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照顧每一位學生,所以,原有的“大班式”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教學。分層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了諸多師生的青睞,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積極運用這種方法,努力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