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蒙陰縣第一實驗小學 熊可榮
在之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力求可以提升學生行為的規范化程度。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部門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法治教育的滲透和道德教育同樣重要,并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但是目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制約了教學體系的改革速度。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真正內涵,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是在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具體是指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關鍵能力和品格,是落實“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重要模式。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共分為六個主要模塊:第一,道德認知。即要求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道德判斷,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能夠主動對自己在生活中的行為進行道德反省。第二,關系理解。即對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關系擁有判斷能力,對于人生的發展有獨特的認知,道德敏感度提高。第三,生活技能。小學生剛接觸生活和世界,提高小學生的生活技能是極其必要的,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適應生活。生活技能涵蓋多個方面,如必備生活技能、學習方法、交往能力、行為處事方式以及合理的休閑娛樂。第四,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的滲透可以強化學生對自身公民身份的認知程度,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以及愛國情懷,在生活中能夠遵守規則、愛護公共設施,擁有獨立人格意識和合作意識。第五,社會參與及行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并且積極參加各種家庭勞動,形成社會行動意識。第六,媒介應用。媒介應用是基于現代化教學模式所提出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識別、選擇、批判媒介,了解媒介責任以及法規。
教材是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對學生實施核心素養教育的主要媒介,教師必須要對教材中所蘊含的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和歸納,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所需要使用的教材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和革新,融入了各種符合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元素,可以輔助教師構建高效的課堂。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并在此基礎之上促使學生形成核心素養。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吃飯有講究》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則意識。本節課講述了吃飯時的基本要求以及對不同食物的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吃飯前、吃飯時家里都有哪些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根據文中的內容告訴學生飯前需要洗手、餐桌上尊敬老人,要鍛煉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培養學生“吃飯”方面的正確習慣,規范學生的行為。在講解食物時,教師可以選擇相應的圖片向學生展示,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對食物的了解,如蔬菜的作用、肉的作用等,并重點告訴學生哪些食物不可以吃、哪些食物不可以多吃,強化學生對生活實際的認知和了解。
情境教學是一種可以營造活躍氛圍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應用的模式較為靈活,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問題情境等,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情境教學能夠為學生創建生動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對于學生形成道德認知和法治意識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應用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內化,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在情境中對知識進行二次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心中的“110”》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形成法律意識和警惕性。本節課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有點警惕性和不要上當受騙,要求小學生可以在面對某些常見情況時能夠使用正確方式應對。教師可以選擇多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營造自己在家的情境,讓其他三個人分別扮演送水工、媽媽和陌生人,要求兩組學生依次進行表演,并且需要分別使用不同的應對方式,由其他同學作為小法官判斷應對方式是否正確。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各種惡劣的行為,給小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通過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判斷環境的危險性,提升學生的自救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形成社會參與意識,積極開展社會行動,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熱愛勞動的行為方式。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忽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認為小學生生活技能較弱,社會實踐活動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接觸社會,對社會也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由于網絡上各種風氣盛行,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鍛煉學生判斷社會行為是否正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自主選擇課余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了解閱讀角中所設計的課余活動模式,了解其他人課余活動的安排。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后在周末安排“助讀活動”,組織學生共同前往社區向老人讀報,為社區的老人送去關愛。在活動中可以為老人表演節目,不僅可以滿足老人內心對于親情的需求,還可以在讀報時讓學生了解國家大事和新聞,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表演能力,對于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法律認知,對于小學生的行為起著重要的規范作用,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教師首先應當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讀,挖掘教材中存在的教學資源,結合教學內容和核心素養的要求制定教學設計。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教師需要分析核心素養所包括的內容,應用多種新型的合作方法,打造高水平的課堂教學模式,落實課程改革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可以提高未來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水平,必須要引起教師和學校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