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 羅水珍
在學科教學中,積極心理學旨在創設自由、舒適的教學情境,采用引導、鼓勵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與品質。積極心理學的PERMA模型包括五個原則,積極情緒、積極參與、積極關系、積極意義和積極成就。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首次提出積極教育,在他的著作《持續的幸福》一書中,他認為幸福是教育的本質,并提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構想:學校可以同時教你幸福的技巧和取得成就的技能。而幸福課堂與新課程改革主張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興趣、主動、愉快融為一體的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兔請客》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主要教會孩子關于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如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用計數器撥一撥,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列出抽象的算式,再嘗試解答。在這節課中,筆者嘗試將積極心理學運用在課堂中,在教給學生數學技能與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構建小學數學幸福課堂,筆者在此做三個方面的闡述: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關鍵。相比于語文、英語等課堂,數學課比較注重思維的培養。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營造快樂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40分鐘的注意力,著眼學生心靈的愉悅和滿足,學生就能“樂學”數學,這是幸福課堂的重要保障。因此,構建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快樂。
課中,《小兔請客》的故事串聯著整個課堂。課堂伊始,教師引入故事情境并復習舊知:森林里,住著一只活潑可愛的小兔,它非常勤勞,自己種了一片果樹,到了秋天,果子終于成熟了。今天,剛好是小兔子的生日,小兔決定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這幾位好朋友來嘗嘗它的果子。因為離小兔子家太遠了,動物們就請小熊載它們一程。小熊是個數學迷,他說:“迅速回答出我的數學題就載上你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出了什么數學題。接著,在新知教學時教師說:小白兔早早就把3盤果子準備好了,細心的小兔子擔心不夠吃,又端來了2盤果子。吃著吃著小刺猬刺走了一盤果子。吃完了果子,小兔子邀請大家和他一起玩撞球游戲。游戲結束后,小兔子送小動物們回家。整堂課圍繞著連貫的小故事講述,童趣的故事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維碰撞過程中取得成就感,同時幫助孩子獲得幸福感,而這恰好符合積極心理學PERMA模型中的“積極意義”和“積極成就”兩大原則。
積極心理學非常注重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正是“積極參與”和“積極關系”的重要體驗。新課程改革明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即“愉快的合作”,同時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條件,滿足孩子們想當“小老師”的愿望,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說去做,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更多幸福感。
在這節課中,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給孩子們展現的機會與勇氣,讓他們經歷探究合作學習的快樂過程。例如,筆者在關于如何計算“50-10=40”的算理講解中,讓同桌兩人合作討論。這是因為孩子還小,尚未掌握四人小組討論的方法和定位,因此需要從兩人合作討論開始。同桌相互講講如何用小棒和計算器計算“50-10=40”這個算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接觸他人的想法,幫助自己建構完整的思維,也能增強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筆者在這節課中放手讓學生大膽到講臺說,訓練學生匯報的形式。“請你聽我說(我就聽你說)……大家同意嗎?”臺上的孩子猶如一個個小老師,響亮的聲音,清晰明了的表達過程,把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說得清楚明白。臺下的孩子積極配合與傾聽,一雙雙專注的小眼神看著臺上的小老師。更讓筆者驚訝的是,小老師說得井井有條,臺下的同學回報以掌聲,那就證明孩子們能分辨講得好與不好,“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似乎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感受到了孩子們獲得知識和成就的滿足與幸福。
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積極情緒”。因此,構建小學數學幸福課堂,培養課堂中的積極情緒尤其重要,這能同時增強老師和學生的幸福體驗。
第一,需要做一名幸福教師,增強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保持著積極的情緒,不僅有利于教師輕松地教學,還有助于學生的學習。這種情緒是可以通過教師的表情、肢體、目光等表現出來的,學生可以從中窺見教師的心境,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等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筆者全程保持著高昂的激情,用積極的情緒感染著孩子們。課堂中,筆者的課堂語言跌宕起伏,用語言的藝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很會“察言觀色”,他們知道今天老師是愉悅的,也會跟著愉悅。
第二,需要培養孩子們的積極情緒,給每一個孩子表現的機會,創造回答問題的平臺。筆者在課上充分給予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和上講臺展示的機會,粗略估計回答問題的孩子占據班上三分之二的人數,上講臺展示的孩子約10人左右,這些環節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另外,在課堂中主張激勵評價,豐富評價語言,認真發現每個孩子值得贊美的地方,大力表揚,給予肯定和贊美。例如,“你的聲音真響亮!”“你是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的想法真棒!”“你的表達非常清晰!”“你勇敢大膽的樣子讓老師想舉起雙手把掌聲送給你!”等評價語。這節課充滿了積極的情緒,孩子們心里都是甜滋滋的,相信這樣的課堂能促進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
積極心理學從積極的層面來研究課堂教學問題,這種理念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供了一個更為開闊的視角,積極心理學是可以和小學數學教育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以及相互配合的,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從積極心理學方面入手,可以引導構建小學數學幸福課堂,教師和學生都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體驗到積極的情緒,有助于孩子幸福地成長,幸福地學習,成為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