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 曹麗麗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正確使用這一語言。對于思維來說,語言既是其表達的工具,更是其傳輸的載體。因此語言能力的進步和發展是要以思維發展為前提的。群文閱讀不同于傳統的單篇閱讀,其能夠在輔助學生準確把握某篇文章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總結某些相似的文章,最終得出關于這些文章的異同點。
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將處于認知領域中的教學目標分為六級,后三級的分析、綜合以及評價屬于高級思維能力的范疇。群文閱讀能夠突破學生的閱讀局限從而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
例如,在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其與另一首古詩《芙蓉樓送辛漸》聯系起來教學,這便是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這兩首古詩都講述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不舍之心,但當學生細細品味和琢磨后,又能發現這兩首古詩中暗藏的不一樣的感情。這兩首古詩的題目中都有“送”這一詞,古詩中都描寫了離別時的情景。這些關于“離景”的描寫更能烘托出離別時的孤寂和難過。但這兩首古詩仍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楊萬里想通過這首詩告訴林子方若是想有所成就那便不要去往福州,只有在皇帝身邊才有獲得成就的機會。但林子方并沒有通過這首詩讀出這一層含義。而《芙蓉樓送辛漸》的作者王昌齡通過這首詩想表達的是對友人離去的不舍,還著重描寫了自身的高風亮節。王昌齡用玉壺來比喻自己,表達出自身的灑脫胸懷以及堅毅品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領會這兩首古詩之間的感情,通過分析這些“同類異質”性的文章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
語文這一學科中現有的觀念和理論并非會永遠保持正確,總有一些更為正確的觀念會取代原有的觀點。在這一驗證和取代的過程中,審辯思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審辯思維的核心內容是不懈質疑、包容異見。群文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同一時間對比思考許多篇文章,學生在閱讀和分析這些文章時很容易產生疑問。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質疑,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其和后面的《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兩篇文章都講述了孩子和母親的關系。這兩篇文章中都蘊含了自然界中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聯系,但學生在對比這兩篇文章的內容時會感到疑惑,為何小蝌蚪是要去尋找媽媽而植物媽媽卻想要孩子離去,與之相似的還有很多疑問。教師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學生能夠在學習時對比分析異同點,從而培養自身的審辯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學生所具備的思維發散和具體想象的能力。但創新思維更需要學生集中思維到某一個具體的事物上,在充分了解這一事物的基礎上再進行思維的發散。按照傳統的單篇閱讀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容易在學習某一篇文章時無法抓住其中的核心要素,但群文閱讀通過對比、分析、綜合的方式,反而使文章的核心更加明確。在掌握文章核心的基礎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文章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其與《狼牙山五壯士》聯系起來教學。這兩篇文章都向學生直觀地展現出舍身為國的精神。藺相如為了不讓秦王奪走和氏璧,試圖拿著和氏璧撞柱而死,但最終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也保護了自己。而狼牙山上的五位壯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大部隊,毅然決然走上了狼牙山并最終跳下懸崖。藺相如保護和氏璧的方式是聰慧的,在沒有傷及和氏璧和自身的前提下,藺相如帶著完好無缺的和氏璧回到了趙國。為了保護大部隊,狼牙山五壯士選擇犧牲了自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何這五位壯士要用這樣的方式保護大部隊。通過將思維發散到當時的現實因素,學生能夠很快得出這是由于環境所迫,跳下懸崖是這五位壯士所能得出的最為合理的解決辦法。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散,創新思維也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能夠協助小學語文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通過群文閱讀,學生的高級思維、審辯思維以及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在思維成長的基礎上進行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效果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