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東方第四小學 陳兆軍 張 萍
數學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知識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關注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要培養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理解生活,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和解讀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真正做到讓數學從生活中來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核心素養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們接受信息的速度以及接受的信息量已經遠遠超過從前,如果教師還保持從前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勢必不適合今天的學生。照本宣科的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欲望,教師主體的課堂也不能為學生所接受。因此,教師應轉變身份,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去成為一個智慧的引導者,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激發學生的思考和主動探究的興趣。
德國教育家普朗格說過:“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傳播已有的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苯處煵粦獫M足于成為一個教書匠,而是致力于成為一個教育人,將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來投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找到真正適宜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教學之余,教師也應該通過閱讀優秀的書籍,參與培訓等多種途徑,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所學的理論,并不斷地反思,最終回歸到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價值感當中。其實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喚醒學生的生命感、價值感是不可分離的!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我們更希望學生達到“樂學、會學”的境界,而要達到這一境界,首先就要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是,數學學科的理性思維特點及傳統授課方法往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到了中高年級段,隨著知識的復雜化,部分學生甚至開始厭學。生動有趣的生活故事,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情境之中,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更要智慧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原型。
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概念時應充分地發揮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原型的積極性。例如,在認識負數之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負數:-1 攝氏度、-2 樓、-100 元等等。負數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學生們一說似乎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尋找生活中的負數之旅也是一次打通生活與數學之旅,學生體驗到負數距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有了這樣的認知,有了這樣一個生活經驗,學生自然就會覺得負數簡單易懂,學起來也就沒有什么難度了。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具備在生活中尋找原型這一意識。學生們將生活與數學溝通在一起,建立起聯系的橋梁,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小學生認知水平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即使能夠進行邏輯運算,仍需要依靠具體事物。教師應該尊重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理解。
在祖國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學習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社會所需要的不再是具備更多知識經驗的人才,而是能夠運用知識經驗去解讀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人才。所以,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營造真正平等的學習環境,將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智慧地引導學生建立溝通生活與學習的橋梁,在生活中發展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