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大碶博平小學 魯小科
小組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課程中比較常見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在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但在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由于形式多變,自由度較大,很多時候小組合作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沒能真正展現它的魅力。那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筆者認為教師的指導是尤為重要的。
綜合實踐活動往往是個系列過程,在每個階段都會有小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一個固化的進程,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會變得非常無序。因此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固化小組合作學習的進程。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探索,摸索出如下一個固化進程:提出學習任務——啟發獨立思考——創設情景引入討論——全班交流——互相評價——圍繞課題深入學習。
討論不是無目的的聊天,它有一定的規則和要求。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討論,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把握時機,合理組織討論。教師在組織討論時要把握時機,討論的問題要進行選擇。教師要抓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語言發展的問題進行討論。當活動出現難點,學生不易理解,或者學生產生極大興趣時,就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這時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往往能豁然開朗;當討論的問題出現多種答案或者小組成員意見不合時,甚至可以展開爭論,通過爭論最終找到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和答案,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如筆者在進行《又見炊煙》主題活動時,有學生就關于要不要帶家長一起參加野炊起了爭論。有的學生認為要帶,有的學生認為不需要帶。教室里,你一言我一句,頓時炸開了鍋。如果這時教師不參與,任由其發展,結果就是比誰的聲音大。這時,教師就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按要帶和不要帶分組。要帶的那組說出要帶的理由,并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叫一位同學來發言。不要帶的那組同樣講出不要帶的理由,用書面的形式記錄,叫一位發言人來發言。雖然結果是不帶的人依然不帶,帶的人依然帶。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自己為什么帶或為什么不帶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思維上得到了發展,當然,對課堂的紀律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2.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教師按照學習內容的不同,會采用“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在使用“同質分組”這種形式時,教師可以放手讓高層次小組的學生自己討論,總結歸納,交流自己的想法;對中層次小組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先提問,再討論回答;而低層次小組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一步一步進行小組學習。由于小組里成員是水平相當的,所以他們沒有壓力,問題一提出,學生們都能夠自由地發言交流,學習氣氛十分融洽,從而使學生都能主動參與。
而在使用“異質分組”時,可以由高層次學生組織討論,中層次學生當橋梁,鼓勵低層次學生一起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齊心協力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
3.指導學生有效地討論。教師要讓小組討論有效,首先,要讓小組學習有一定的“紀律”,一切行動聽從組長的安排,切忌在分工時鬧別扭影響學習效果;其次,指導學生討論問題時要圍繞著中心問題展開,如果出現偏題的現象,教師要及時調整,抓住中心問題學習;再次,討論時要學會發言,在小組學習中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盲從,不附和;最后,要引導學生虛心聽取別人的發言,辨別意見的對錯,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如果有意見,可以在別人發言結束后進行補充。討論時,除了積極發言、認真聽取別人意見之外,還要完成小組學習的任務,如做好討論記錄、總結討論內容、選擇匯報方式等等。
雖然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是以非正式的身份參與其中的,但由于學生經驗不足,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向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1.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的鼓勵可以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在小組合作活動時,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暢所欲言,達到學習目的。可有時在討論時由于學生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欠缺,對于一些較難的問題,小組合作也無法解決,這時教師的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起到“一觸即發”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教師參與小組學習時,要聚精會神地聆聽組員的發言,隨時發現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傾聽。在小組發言時,很多學生會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會發現同學甚至是教師的錯誤,這時教師就應該及時表揚學生,引導大家向他學習。
3.學生評價出現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在分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參與度大大提高了,學生評價別人的機會也增多了。小學生喜歡爭論,在學生眼里,看到最多的是別人的不足,往往在評價別人時都非常嚴格,甚至苛刻。這時教師應及時進行點撥,引導大家正確評價,既肯定“小老師”的勇敢和獨到見解,同時教育學生要學會發現同伴的優點,再找缺點,這樣才有利于大家的共同進步。教師堅持不懈地做這樣的引導,學生就會逐漸懂得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別人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