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宜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鄭州450053)
因遺傳、精神及感染等因素引發的腹部不適或排便習性發生改變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即被稱之為腸易激綜合征(IBS)[1]。目前止瀉藥、解痙藥與微生態制劑等是臨床治療IBS 的首選藥物。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是臨床常見微生態制劑,有研究表明該藥在調節腸道菌群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控制IBS 病情。但停止用藥后易復發,且單一用藥療效也存在局限性。有相關文獻指出,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加味逍遙散可改善IBS 患者的腸道功能,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復發率[2]。本研究選取IBS 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加味逍遙散治療IBS 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35~71 歲,平均年齡(46.57±7.41)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31±2.64)年。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3~72 歲,平均年齡(47.05±8.23)歲;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89±3.11)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病程超過半年;近3 個月頻繁發生腹痛;腹痛時存在排便習性改變;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影像學示腸道器質性病變;哺乳期或妊娠期;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以及加味逍遙散過敏;近1 個月服用過抗抑郁藥物。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國藥準字S10950032)治療,2 次/d,3 粒/次,飯后0.5 h 溫水服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加味逍遙散治療,加味逍遙散藥味藥方組成:柴胡、當歸、枳殼各12 g,白術、白芍、黨參、陳皮各15 g,炙甘草10 g,薄荷、防風各6 g,茯苓30 g,木香9 g。隨證加減,腹脹者配伍6 g 升麻、萊菔子15 g;腹瀉者配伍附片、干姜各9 g。溫水煎服,1 劑/d,分3 次服用。10 d 為一個療程,第二療程間歇3 d 開始。兩組均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顯效:腹部脹痛、腹瀉等癥狀消失,大便形狀恢復正常,未出現復發情況;有效: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大便次數、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視為有效;無效: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尚未得到改善,且帶有惡化、嚴重的癥狀。(2)兩組腸道微生態功能改善情況比較。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新鮮無污染大便0.5 g,注入4.5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混勻,依照10倍稀釋法將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不同濃度的9 等份,再取稀釋液中1、3、5、7、9 各0.5 ml,分別使用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酵母菌、腸桿菌、腸球菌接種培養。(3)兩組復發情況比較。治療結束可通過電話、門診隨訪的形式記錄患者治療后的復發次數。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高于對照組的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腸道微生態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腸道微生態功能指標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水平高于對照組,腸桿菌、腸球菌與酵母菌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腸道微生態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腸道微生態功能指標比較(±s)
酵母菌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乳酸桿菌治療前 治療后雙歧桿菌治療前 治療后腸桿菌治療前 治療后腸球菌治療前 治療后5050 tP 6.11±0.496.13±0.920.13560.89248.23±0.736.59±0.7411.156<0.057.33±1.317.26±1.250.27330.78518.93±1.617.74±1.363.9926<0.059.23±1.419.20±1.450.10480.91677.01±0.548.49±1.217.8980<0.057.39±1.277.41±1.390.07510.94035.42±0.786.93±0.819.4951<0.055.31±0.745.36±0.610.36860.71324.30±0.514.88±0.674.8706<0.05
2.3 兩組疾病復發情況比較 治療后隨訪顯示,觀察組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4.0%,對照組有13例復發,復發率為2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431,P=0.0051)。
臨床將IBS 定義為非器質性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近幾年發病率較高,依據診斷標本可包含腹瀉性、便秘型與混合型三種,目前臨床對其發病機制未有明確定義[3~4]。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是臨床常見的微生物制劑,包含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等成分,能改善腸道菌群失調現象,但單一用藥存在局限性,遠期療效較差,且短期癥狀消失后極易發生復發情況。因此,臨床可采取聯合用藥形式治療。
中醫學將IBS 歸為“泄瀉、腹痛”范疇,情志內傷、脾胃失、肝氣郁結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6~8]。本研究采取雙歧三聯活菌膠囊與加味逍遙散聯合治療IBS,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相較單一使用雙歧三聯活菌膠囊治療效果更佳,用藥后通過調節胃腸道菌群,提高胃腸道功能,從而改善腹痛腹脹等癥狀。加味逍遙散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當歸與白芍緩急止痛、調理肝脾;白術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配伍防風、茯苓、陳皮起到止痛理氣、健脾祛濕、疏醒肝脾,加快脹氣消失;木香與薄荷則能消除腸脹氣,平滑肌痙攣。諸藥合用共奏止痛、解脹氣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水平高于對照組,腸桿菌、腸球菌與酵母菌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聯合用藥治療可以使腸道正常菌群繁殖,同時對致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平衡腸道微生態功能。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菌種的增加對腸球菌與腸桿菌等非正常菌落的生長起到有效抑制作用,由此改善腸道環境,避免腸道發生病變。通過隨訪調查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疾病復發率明顯更低,提示聯合用藥遠期療效更佳,且能降低疾病復發率。綜上所述,給予IBS 患者聯合雙歧三聯活菌膠囊與加味逍遙散治療,能夠有效穩定患者腸道微生態功能,抑制非正常菌群繁殖生長,遠期療效更佳,值得臨床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