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軼建 王宗平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特別提到評價制度的改革: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四個評價”為未來一個時期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新方向[1],也是新時期體育教育評價改革的指針。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評價也要適應新時期教育任務,在評價改革上做積極探索,以更好地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服務。筆者從“四個評價”角度,探討改善體育評價的辦法。
一、改進結果評價的可能探索
上了十幾年體育課學不會一項運動技能、學校競技體育薄弱等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多年來形成的體育結果評價的不足也開始引起反思。體育中考實施幾十年,雖普遍得到認可,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何避免“水考”[2],拉開考生差距;如何改變“考什么就練什么”,促進體育素質全面協調發展;如何提高考試測試方法,加強尺度統一;如何強化體育理論考核,提升體育認知;在體教融合背景下,如何通過體育中考改革,促進體育基本體能技能和個性興趣特長協調發展等。
為了改進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發揮“高考指揮棒”作用,以體育高考推動和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成為重要選項。隨著體育特長生、“強基計劃”[3],以及以往的“自主招生”體育測試的先行先試,體育高考已積累了一些經驗,推進體育高考選考[4]的呼聲日益高漲,但體育進入普通高考在理論學術界、學校、社會均尚未達成共識。特別是從小學到高中的體育教育總體來說還不成熟、不穩定,體育走向高考的現實根基不穩[5]。體育要想進入高考體系,懸而未決的問題目前還很多。如何推進體育高考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二、強化過程評價的可能探索
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學校體育,體育的魅力都不僅在“爭金奪銀”,更在于習練的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都對體育教育的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過程性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果,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具體狀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體育鍛煉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感受體育的樂趣,及時反饋,實現對教和學的有效調控[6],促進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體育知識的提升。
體育每學期都有期末考試,也是體育結果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相對于高考、中考這樣的“大考”,期末考試往往被認為是過程性考核。此外,每一節體育課、每一次體育課外活動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可忽視的體育施教過程。
體育過程評價提出來很多年,但做得并不特別理想,評過程往往比評結果難得多。體育課堂如何對學生運動負荷、技術表現、情感付出實現科學、客觀、即時的評價,對每天鍛煉時間監控、體育活動出勤監控、體育負荷監控等進行落實,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項目如何實現體育評價的系統化,每年度體育評價中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項目技能、體育健康知識所占分值如何避免爭議,年度體育分值在初考、中考、高考體育綜合評價中所占權重如何統一,年度體育考核作為對學生評優、評先重要依據的做法如何完善,系統化、數字化的體育檔案如何建立,特殊(運動障礙、殘疾等)人群體育過程性評價如何進行等,這些問題都是體育過程評價改革中需要面對和改善的。建立公認、系統、科學、完善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過程評性價尚需進一步探索。
三、推廣增值評價的可能探索
什么是增值評價?通俗來說就是“在某一階段進步了多少”。增值評價基于不同生源的評估標準,使不同的被評價者從自身條件出發,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應有的發展與成就,實現評價的激勵與促進作用,也更能體現教育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7]。通過增值評價觀念來完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和潛能,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也是重要的體育改革方向。
學生在進入某一階段(學前、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進行體育學習前,在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體育知識、成長環境、體育學習及鍛煉經歷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個體差異,如果采用統一效果評價顯然并不特別科學和合理,可能會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對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以體育學習鍛煉過程中的進步幅度作為評價制度[8],以學生自身多次體育成績的縱向比較為依據,關注學生學習起點、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是增值評價的主要路徑。
增值評價在學校體育評價中尚未廣泛使用,提高其比重是趨勢所在,但進一步探索、推廣、應用增值評價還有不少方面需要思考。
第一,如何根據學生的體育基礎,依據進步幅度劃分不同的評分標準,建立動態的相對評價體系。
第二,“增值成績=期末成績-期初成績”的操作是否可行,體質健康測試具有統一的標準和一致的評分口徑,符合增值評價的基本條件,而體育知識的考核如何做到更加全面、科學、統一仍需探索。選項課不同,項目成績評價標準也未統一,如何統一尺度,使技術考核評分在增值評價得到共同認可,如果剔除技術考核,只進行體質測試和體育知識的增值評價是否可行?
第三,如果能將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學習成績串聯、接軌,就能對體育學習成績進行系統評價,也會促進增值評價的價值提升,但如何建立系統化、科學化的公共體育運動技術考核和體育知識評價標準也需要細致研究。統一學校體育評價工作框架,建立數字化、網絡化的縱向和橫向評價平臺也是促進增值評價應用的重要基礎問題。
四、健全綜合評價的可能探索
在新時期,體育評價不能再重復過去注重外在運動而忽略內在知識、注重統一而忽略差異的問題。健全體育綜合評價,可以進一步強化評價的內容和形式。首先,內容上可以更綜合。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因競技教學的思想、體質鍛煉的壓力,評價內容僅局限于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或多或少忽視了體育科學知識的傳授。在體教融合背景下的“健康第一”,體育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術能力培養,還要對學生的體育意識觀念、科學健身知識等方面進行引導,注重體育的興趣與效果[9]。
體育綜合評價應該在體質測試、技能考核的基礎上,建立系統的體育科學知識體系和評價模式,既有實踐考核又有理論測試。然而,體質測試和體育知識考核相對容易統一,但如何尊重學生個性和興趣差異,對不同選項或體育特長的學生建立公認的技能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其次,體育綜合評價在形式上要達成共識。在體育綜合評價中,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增值與終值相結合、共性和個性相結合需要進一步研究、細化。
總之,在具體的體育評價探索改革過程中,落實“四個評價”總要求,建立系統、科學、全面、公正的體育評價體系,還有不少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和解決,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范國睿.專家視角 | 范國睿:教育評價改革的新路向[eb/ol].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7/20/content_582644.htm?div=-1
[2]邵小兵,王宗平.體育中考,不能淪為“水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9(6):24.
[3]高鵬,馬邦杰.[學習強國]體育進高考,“魚”與“熊掌”能否兼得?[eb/ol]http://www.xinhuanet.com/sports/2019-11/28/c_1125285752.htm
[4]王宗平,張新萍.推進高考“體育選考”,機不可失[J].中國學校體育,2019(3):9.
[5]丁軼建.體育高考——如何是好?[EB/OL]動商研究中心,2020-6-8,https://mp.weixin.qq.com/s/S4pgtTrYJubjGi3sabrThw.
[6]王甲寅.體育單元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2012(S2):27.
[7]馬曉強.增值評價:學校評價的新視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8]黃睿.增值評價在體育學習評價中的展望[J].湖北體育科技,2019,2(38):171-174.
[9]王宗平.落實十點要求 讓“強化體育鍛煉”駛入快車道[J].中國學校體育,2019(8):17-18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