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錚

2019年,筆者很榮幸地成為“第四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專集征集活動”一線話題志愿者服務隊中的一員,并且積極撰寫了一篇案例參與活動。雖然自己撰寫的案例未能入圍,但是通過閱讀來自全國各地教師們的優秀案例后,筆者逐漸找到了自己案例的差距和不足,首先筆者的案例就沒有選好題目。俗話說:“題好一半文”“看文先看題”。在“入圍案例”中,許多案例題目吸引了筆者,并因此對案例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閱覽了大量優秀案例題目后,筆者認為好題目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
一、寓意含蓄,制造懸念
寓意含蓄、制造懸念是擬定文章題目的首要特點。如,案例《一腳“踢倒”老教師》,該文題目給讀者設置了許多懸念和疑問,老師被學生“踢”了、為什么被“踢”、事件如何處理的等一系列問題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讀者,引發讀者快速閱讀案例內容,希望盡快揭曉疑團。又如,案例《老師,我的小汽車沒油了》,“小汽車”含蓄地告訴讀者這是一篇小學低年級案例,首先透過題目,讀者腦海里浮現出一個聰明、倔強又有些淘氣的小朋友形象;然后通過標題,讀者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產生諸如體育課上還能開小汽車、汽車怎么加油、加油站在哪里等一系列疑問,使讀者產生一睹為快的愿望。如果將題目換成《老師,我不想玩這個游戲了》,則立馬會讓讀者感覺像喝了一杯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從而失去了閱讀案例內容的興趣。再如,案例《心中的準繩》敘述了一個不知名的學生私下將自己的舊跳繩與學校的新跳繩進行了調換,寫作者巧妙地利用“重新還繩”的辦法,在保護學生尊嚴的前提下,讓這個學生主動還回了新跳繩,既完美解決了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問題,又對全班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妙處一:題目“心中的準繩”與案例背景相呼應。妙處二:題目“心中的準繩”也是寫作者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遵守職業道德的教育準繩。妙處三:寫作者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寬容之心,讓一根小小的跳繩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另一條“堂堂正正做人”的道德準繩。題目雖字數不多卻一語三關,不故弄玄虛,又通俗易懂,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是不可多得的好題目。
二、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好題目一定要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如,案例《小墊子大作用》,“小墊子”如何有“大作用”引發讀者的好奇心同時又充滿了趣味性,讀者會抱著求知的欲望去閱讀內容。再如,案例《玉米棒子“帶入”體育課堂》,這是一個帶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題目,透過題目讀者仿佛嗅到了煮熟玉米的濃郁香味,聽到了鄉村學生上體育課時天真、淳樸的笑聲,眼前浮現出鄉村教師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指揮學生游戲的畫面,并由此產生聯想:“玉米棒子”怎么用?效果如何?我的課能不能借鑒?等等。一個“玉米棒子”就讓讀者心潮澎湃、浮想聯翩,自然而然產生親切感。
三、提綱挈領,畫龍點睛
案例《做一名有溫度的體育教師》,是一個既有“提綱挈領”之功,又有“畫龍點睛”之效的好題目。如果“體育教師”是案例的“綱和領”,那么“溫度”就是案例的“點睛”之處。假如我們將標題換成《做一名關心學生的體育教師》,標題立馬遜色了許多,讀者自然失去閱讀下去的興趣。可見“溫度”一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又如,案例《摔“痛”的籃球》,案例的“綱和領”是“籃球”,“點睛”之筆是“痛”,一個將籃球擬人化的“痛”字,給籃球賦予了生命的內涵,使整個標題充滿了活力,對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
通過對眾多案例標題的研究,筆者將自己的觀點總結如下:1.標題不宜過長,(字數不超過14個為宜)。2.教育教學案例是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文章,題目措辭一定要嚴謹,不要效仿廣告詞,出現人為的改字、改詞、改句的現象,如:將“精益求精”改成“精益‘球精”等。3.標題要與時俱進、標新立異,傳遞社會正能量。
“作詩非難,命題為難,題高則詩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這是清朝詩人鄭板橋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所寫,同樣適用于撰寫教學案例。好的題目寓意含蓄、引人入勝、制造懸念,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不僅有提綱挈領之功,還有畫龍點睛之效。撰寫教學案例擬一個好題目、記錄真實的事件、抒發真切的情感固然重要,但是還需要正確的觀點、嚴謹的思路、嚴密的邏輯等。好的題目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力,但是內容才是決定整篇案例的關鍵,所以內容一定要有價值,這樣,案例才會真正打動讀者,受到大家的歡迎。
雖然“第四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征集活動”已經結束,但筆者學習的腳步才剛剛開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活動使筆者明確了自己的不足與前進的方向,讓筆者看清腳下的路該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