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鈺佳
信息技術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發明,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促進了初中各學科教學的變革。網絡逐漸成為了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科教學的創新過程中要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來拓展教學的空間,擴大學生的視野,不斷地提高初中教學的效率,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網絡對初中學生的影響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在初中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網絡環境下教學方式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對于學生來說逐漸地由課堂的接受者成為了課堂的中心,網絡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比較強,重視事物的形象,雖然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維,但是容易表面化,在思維的深度方面還存在不足。同時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比較強,對新事物具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很容易進入到網絡世界中,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探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特別是初中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容易接受各種網絡信息和網絡思想等。學生通過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應用信息也具有重要的幫助。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和工具,對于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能夠使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網絡的交互性也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生會逐步學習和人交流以及平等共享、與人合作等理念,逐步地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樹立安全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對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幫助。
二、初中學科教學的創新途徑和方法
(1)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新課程的改革下,學生的重要性逐漸地突出,在網絡環境下應當重視學生主動性的發揮,逐步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不僅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同時對于學生在課下利用網絡進行學科學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責任感,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這種教學方式順應了信息技術的發展要求,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為了得到更加詳盡的知識和信息,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日益突出。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主動地引導和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學科事件,主動地了解相關學科背景等,這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幫助。通過學生主動地獲得相關的信息,學生能夠得到新的學科知識,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科視野,使學生學習到初步的學科思維方法,能夠從學科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2)建立有效的學習資源。為了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漸地建立相應的網絡資源,便于進行課堂創新。通過建立網絡資源,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效率。同時網絡資源也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能夠實現教學內容的延伸。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便學生在課下時間進行學習和了解,也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搜集相關的信息,不斷地豐富學科課堂的內涵,提高學科教學的效率。在建立學習資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這樣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避免增加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的負擔。在這種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了信息的探索者和加工者,在學生主動的探索的過程中學生也學習了相關的學科知識。
(3)加強教學的交互性。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學科教學方法,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方式,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便利,對于促進學科教學具有重要的幫助。在網絡的幫助下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很快地實現信息的交流,便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同能力,使學生能夠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在網絡環境下,學生需要理解和欣賞別人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互性,能夠改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信息交流中的孤立狀態,對于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具有重要的幫助,這對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對于傳統的學科教學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對于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科教學,逐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以負責的態度融入到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教師也要充分地借助網絡交互的便利性,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提高學科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