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梅
摘要:初中語文教師要轉換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制定開展對應多元化教學策略方法。從而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有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成績提升,實現良好的語文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 策略探析? 人文素養? 教學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當前,一些初中語文教師受應試思想影響,在教學中還應用著照本宣科式教學方式。并且,部分教師沒有充分結合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特點制定出對應教案,在課堂中也沒有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交流,學生語文教學主體地位被忽視。不利于改善課堂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成績顯著提升,無法滿足素質教育需要。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策略探析
(1)結合課件營造人文情境。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和課件圖片營造出對應人文情境。 從而引發初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消化課文內容,促進其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成績進一步提升,實現語文教學實效。比如,在講解《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節時,語文教師先引領學生開始全文誦讀,并給與學生一段自行閱讀時間,要求其在閱讀過程中認真體會課文大意及作者想要表達思想情感。待學生自行閱讀自行結束后,教師為學生展示課前整理對應“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華北以及共產黨紅軍開始長征課件圖片,使學生更加清晰準確的認知事件人文背景環境。《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針對《大公報》為國民黨不抵抗作為發表推脫言論而駁斥的駁論文。魯迅先生用鏗鏘犀利的論句一一駁斥其偽論點,并體現出魯迅先生深深的憂患意識及強烈的愛國情操。隨后,語文教師開始針對課文進行詳細解讀。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和課件圖片,為學生構建出對應人文情境,不僅極大激發學生濃烈的愛國情懷、人文意識,更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成績,培養新時期需要的全方位素質人才。
(2)構建良好的人文環境。初中學校及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教師不僅要注重課堂上語文教學,還要為學生構建積極人文環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成績。比如,語文教師除了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人文精神引導渲染,與學生加強互動交流,體現學生語文教學主體地位。還可以通過學校相關部門,定期邀請部分社會上文譽深眷學者作家與學生開展面對面的交流講座。過程中,學者作家和學生間可以進行積極、風趣、有效的文學交流。教師通過這些相關的教學引導活動,不但成功激發初中生語文學習熱情和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人文情懷,更有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成績提高,體現語文教學成效。
(3)互相批改作文。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鼓勵引導學生成立班級范圍內的閱讀交流會,還要引導學生互相進行批改作文,通過分享閱讀、相互批改,更好的激發學生寫作熱情,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和語文成績提升,滿足素質教育需求。比如,語文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組建班級范圍的閱讀交流會,累積足夠多的語言詞匯和寫作素材。閱讀交流會可在公園、圖書館或者某位學生家中,活動所用書籍則由參加的學生從家中自行帶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還按照教師引導要求的,不時將書中優秀詞語摘錄下來,作為寫作資料。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求學生在當日的閱讀交流會結束后,各自寫一篇閱讀筆記,以待下周學生間相互批改。初中學生在相互批改作文過程中,既能夠廣泛開拓視角,從其他學生作文中找到優秀借鑒點,并了解發現自己作文的不足欠缺之處,還能夠增進學生間的緊密互動,給批改過程增添了濃濃的“人文情懷”。語文教師通過鼓勵引導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并支持學生間互相批改作文。不僅增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生間互動交流,更自然而然提升了學生人文素養和寫作水平,踐行了語文教學引導實效,滿足當前素質教育需求。
初中語文教師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象和學生學習特點,在課堂上開展多元化教學。不僅可以極大的引發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更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及語文綜合成績進一步提升,體現語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王志兵.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7(15):61.
[2]郭基偉.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語文教學之友,2019,3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