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遠/嶺南師范學院
黨始終重視統戰法寶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新論斷,為研究統戰與社會治理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背景下,探討統戰與大學治理契合性具有重要理論現實意義。大學治理理論認為要滿足大學不同利益相關者合理訴求,運用法律合約等不同手段保證大學決策科學化。下高校統戰工作承擔培養選拔黨外代表人物,促進大學科學發展的任務。大學治理實行對高校統戰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等提出新的要求。面對當前大學在社會發展中作用日益凸顯,現有大學治理結構無法滿足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治理代替管理成為高教發展必然趨勢。發揮統戰凝聚社會共識,協調利益關系等方面獨特優勢,才能充分尋求利益共同點,推動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治理發展。
治理是西方發達國家出現國家危機不可治理性等背景下產生的關于協調政府與社會關系的思想,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論等流派,治理核心主張有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權,政府與公民社會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高教經歷多次教育改革,領導部門管理與市場機制外的治理調整機制引入大學管理中。
大學治理是通過內外部制度文化協調大學與利益相關者利益關系,實現大學的目標[1]。國內學者指出大學治理是利益相關者參與重大事務決策的結構,包括分配結構與行使互相匹配。我國高教經歷向大眾化歷史性跨越,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高度行政化、就業難、學術不端等負面影響為社會詬病,大學管理未形成獨立法人地位。
大學治理下統戰功能定位是選拔黨外代表人士源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實現高??茖W發展的重要保障。大學治理核心任務是平衡協調相關利益者利益,通過校長負責制領導體制決定大學改革等重大事項。目前愛國統戰各方面工作中,與大學統戰工作相關包括9個方面,高校與各界聯系緊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與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等方面統戰對象納入高校統戰工作范圍,高校統戰對象高學歷,具有較強參政議政意識,是黨領導多黨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2]。大學知識精英云集,學科種類齊全,承擔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養人才的任務,大學治理要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參與推動含量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開展高校統戰工作有利于深化大學治理。依托高校統戰政治優勢可以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為企業開發新產品提供技術支持,可以促進企業資金技術等資源優化組合。目前高校存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學術國際影響力有限等弊端,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必須將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核心緊迫任務,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人才培養優勢。高校發展中教師隊伍建設對制度創新等功能實現發揮重要作用,黨外知識分子占到一半以上,社會有影響的黨外人士,是改革高校管理理念,創新校領導體制機制的重要力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原則性規定,大學治理要堅持管辦分離,自主管理,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等原則。統戰與大學治理本質具有內在契合性與互補性。
大學治理的核心是協調各利益群體關系實現利益最大化[3]。大學治理背景下要發揮好統戰黨建法寶作用,用統戰促進黨建。校黨委應加強統戰工作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中央統戰部在2004年下發《關于加強高校統戰工作的意見》,2015年聯合召開全國高校統戰工作會議。深化高教改革重要戰略機遇期,表明黨對高校統戰工作高度重視。
高校統戰部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大型治理體現中具有獨特優勢,包括建立理順大型內部管理架構,推進黨政與民主相輔相成,改善機構組成部分及實體作為協調系統工作,由校黨政系統包括統戰部門在內的部門各盡其能,達到大學內部可治。遵循依法辦學,民主監督的現代大學制度原則,調動師生參與學校管理活動積極性,保障其建言獻策等民主管理權,成為高校統戰工作重要任務。通過統戰創造和諧高效的大學內部治理體系。堅持黨的領導與目標一致性下,強調各利益主體參與性,與統戰一致性原則方針契合,大學治理為做好統戰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
當前我國高校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思想觀念更加多元,使得大學治理面臨復雜形勢,需要發揮統戰法寶作用。目前大學治理下統戰工作面臨形勢體現在統戰內部溝通變化成為統戰工作新態勢,掌握思想動態進行政治引領成為統戰工作新難點,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成為統戰工作重點等方面。
高校成為新社會階層人士重要發源地,為深化高教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部分高校統戰成員結合教學科研項目服務社會;部分教師隨著科技產業逐步從高校分離,由從教走向投資創業;部分來自社會高校后勤集團從業人員租賃業主。高校成為海外留學人員輸出源,境外資源互動整合趨勢明顯。出國留學與涉外合作研究人員增加,外國人中特殊群體呈逐年增加趨勢。統戰對象形成使高校統戰工作呈現出流動性,重組性等特點。隨著高校人事制度縱深改革,評聘分開等措施實行,導致利益調整。國際互聯網迅猛發展帶來有害信息制作,特定群體存在封閉性,統戰成員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復雜。不斷提高統戰成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是黨外人士代表隊伍源頭,現有黨外干部擔任省級組成行政主官大部分有高校工作經歷。高校教師中有中央到地方各級人大代表,民主黨派領導人,文史館員等政治代表性黨外代表人士。
我國高校統戰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同時存在重視度,制度體系創建等方面的不足,高層次代表人物相對匱乏,主要存在組織機構不健全,對統戰干部安排任用欠合理,統戰理論研究相對滯后等問題。新形勢下創新大學治理視域下,高校統戰工作要完善統戰工作領導體制,健全高校統戰工作制度保障,擴大高校統戰工作社會影響力,拓寬統戰工作視野。
首先要加強地方黨委統戰部與教育部溝通聯系,將對統戰工作考核指標作為評估高校教育管理重要內容,充分發揮高校章程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中的統領作用。貫徹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要求,統戰工作任務重的高校要獨立設置統戰部,選配高校黨委統戰部長,將統戰工作納入校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高校要保障統戰工作有效運轉,建立校園系統戰工作網絡,將校外黨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納入校人才工作總體規劃中。充分調動黨內外各方面積極性,營造支持統戰工作良好氛圍[4]。
大學治理體系是黨委領導下管理大學制度的總和,統戰工作需健全科學運行制度保障,如黨委專題研究學校統戰工作制度,定期舉行統戰工作理論學習分院黨總支工作匯報制度,邀請黨外代表人士參加重要會議制度;培養選拔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人士制度,民主黨派調研及自身建設管理制度。將統戰工作經費納入學校經費預算,為黨外人士調研建言獻策,服務大學質量等重大決策中發揮參謀咨詢作用給予財力支持。將統戰理論納入學校宣傳計劃,運用新型媒介推動統戰工作內容與載體更新。與統戰部聯合設立黨外知識分子統戰理論研究基地,把高校統戰工作納入高校黨建創新項目計劃,將校統戰培訓納入校黨建培訓中,將統戰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內容,將統戰知識宣教貫穿于大學政治理論課,發展統戰工作長期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