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教體局小學教研室 陳 明
被稱為“智商之父”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劉易斯·麥迪遜·推孟,曾對1300名兒童進行了三十年的跟蹤研究,發現智力與成就不是完全相關的,其明顯差別不僅僅在于智力高低,還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差異,特別是意志品質的良莠。為了更好地了解兒童意志品質現狀,我們按意志的自覺性、自制性、果斷性、堅韌性等四方面品質內容,對東昌府區的1554名小學生進行了測評。
樣本為聊城市東昌府區小學生,共選取6所學校,其中包括4所城區小學和2所農村小學。采用分層抽樣方式,針對一至六年級學生共發放測評卷1554份,剔除無效卷24份,收回有效卷1530份。其中城區樣本為71.89%,農村樣本為28.11%。男生樣本為54.2%,女生樣本為45.8%。
(1)自覺性品質
①自覺性整體一般,校內外表現存在差異。測評結果顯示,小學生自覺性整體一般,其表現校內優于校外。在校行為大都表現為較自覺,如“看到校園里有廢紙,我能夠主動撿起來”,大多數學生都選擇“經常”。但學生在家中和社會上遇到類似情況則不然,如在公共場合視而不見或亂丟垃圾、乘坐公交車不能主動排隊或在車內喧嘩打鬧、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等。
②自主性差,缺乏是非辨別能力,年齡越小越易盲從。調研結果顯示,小學生自主性較差,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缺乏主見,行為盲從。如“來到教室后,不管別人怎樣做,我都能自覺讀書學習”,多數學生選擇了“偶爾”或“從不”。
(2)自制性品質
①小學生自制力整體較弱。調研結果顯示,賦分36的自制性品質測評中,學生得分偏低,平均分不足24分,足以證明小學生整體的自制力較弱。
②隨學生年級升高,自制力逐漸增強。測評發現學生的自制性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年齡越大,自制力越強,反之越弱。
(3)果斷性品質
①在班級活動中,低年級學生果斷性略強。測評調研發現,在競爭或自我展示面前,低年級學生更容易不假思索、當機立斷,而高年級學生礙于面子,不愿拋頭露面。例如,“課堂上,經過思考認為正確的,我能夠積極搶答”“在競選班干部時,我能抓住機會,參加競選”等問題中選擇“能”這一選項的,低年級占78%,中年級占45%,高年級只占9%。
②面對誘惑,年齡越大果斷性越強。調研結果顯示,面對誘惑,隨著年齡的增長,辨別能力的提高,兒童的果斷性逐漸增強。例如,“當有人通過贈送氣球等禮物索要家長信息時,我能夠冷靜地說不”“當同伴推薦購買危險玩具時,我能勇敢拒絕”等問題中選擇“能”這一選項的,中高年級偏多,而低年級則大多選擇“猶豫”或“不能”。
(4)堅韌性品質
①示弱,不愿面對困難。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普遍表現為示弱。例如,“參加體育運動或練習舞蹈時,我能做到不嬌氣,不因受到小傷害而停止訓練”“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即使又累又餓,我也能做到不掉隊,堅持到底”等問題,學生多數選擇“偶爾”或“不能”。
②在生活習慣方面,差異主要來自于家庭環境。測評顯示,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方面,家庭環境不同,差異較大。例如“我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洗澡、理發、換衣服,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這一問題,大約70%的學生不能堅持。
測評中發現,小學生常常是在外界壓力和要求下被動地從事學習和實踐活動,他們意志品質的自覺性表現為自我約束能力較低,自覺性較差,接受外控制強于內控制。如,在學校能夠主動撿拾垃圾,而在校外卻亂丟垃圾;在學校能夠按時完成課堂作業,在家中卻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等,自覺行為的兩面性形成鮮明對比。
測評分析顯示,小學生往往缺乏責任擔當,任務意識未能轉變為責任意識,表現為粗心馬虎、犯錯任性、遇事自私、不能自律等。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常常表現為不能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能冷靜、理智地控制情緒和言行,總是為自己找理由、怨天尤人,把責任推給他人,把困難轉嫁給家長或他人。
調查測評反映小學生面對挑戰性活動,多表現為猶豫不決、錯失時機。學生在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中,缺少意志磨練機會,缺乏挑戰困難的信心、勇氣和辦法。
測評中發現,小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畏縮示弱,意志動搖,表現為缺乏信心、勇氣和辦法。如有的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的提醒督促,才能堅持讀書練字、堅持洗澡理發、堅持體育鍛煉等。
分析研究發現,當前學校、家庭、社會普遍缺乏意志品質培養的意識,缺少提升兒童意志品質素養的有效方法和策略。針對現狀我們設想:
通過課程施加影響,開好國家課程,強化德育教育,培養意志品質;用好地方課程,學習地方文化,感受人文精神;開發校本課程,開展主題活動,促進個性發展。
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綜合實踐以及研學游學活動,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和教育場館,如當地的博物館、紀念館、體育館、藏書樓、革命老區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文化,收集故事,體驗感悟,陶冶性情,提升意志。
依托學校文化建設,營造意志品質教育的文化氛圍,組織開展培養意志品質內涵的節慶活動、趣味運動會、主題班隊會、日行一善、故事會、演講會、“童心看世界”攝影等特色活動,體現學校活動育人。
組織開展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在勞動中磨練意志品格,以勞培志。
引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所倡導的意志品質教育活動,通過生活自理、學習自律、家務勞動、田間勞動、親子動手、家庭旅游等系列活動,教育學生自覺自立、吃苦耐勞、執著堅韌,促進家校共育,確保教育的一致性和持續性,鞏固培養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