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 俞 勇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等。“致用學堂”的主要特點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學以致用,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舉一反三。“致用學堂”的構建旨在讓學生在致用教學模式下,逐步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促進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此,筆者就如何在“致用學堂”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做如下幾方面探究。
新時期,我們行走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春天中,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小學數學新課程體系,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首位,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徹底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突出“致用”特色,構建一個全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具體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小學生的生活體驗、數學能力、思維特點等開展教學,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尤其重要的是教師還要創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注意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開展教學,調動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教學“負數”的知識時,教師為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莉莉和媽媽去超市購物,在地上二樓買了鞋子,再到地下一樓買了水果;鮮花店一束康乃馨賺5元錢,一束百合花卻虧了2元錢;地下停車場一個小時內有20輛車來停車,有10輛車開走。這些數學問題應該怎么來表示呢?然后讓學生來探討解決辦法。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提高小學生數學知識技能,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之一。數學學科只有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使學生認識數學,應用數學。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中,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是在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公式等,教師沒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的意識。學生是被動學習,不僅忽視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致用”更無從談起。基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致用學堂”中,教師一定要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作為重要教學目標。
比如,在講授《小數的初步認識》的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初步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不可分。教師首先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導學案,明確導學的目標是什么,然后設計“我是預習小能手”活動,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主要內容有:(1)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小數,請你寫出3個商品的價格,用元來表示;(2)讀出下面的小數:1.2元、5.6元、21.8元、49.6元、99.6元……導學案要求學生隨時記錄下預習中遇到的困惑之處,最后,還設置了幾道問題來檢測學生自主預習的效果,幫助學生診斷出預習中的缺陷。比如,①讀出下面的小數:紀念碑的高度是37.94米;一片城墻平均高度7.8米。②寫出下面的小數:李曼爸爸的身高是一點八二米;明天氣溫二十五點六度。③將下面的數改成小數:丹頂鶴體長約120厘米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提升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也是“致用學堂”所追求的目標。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裨益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決定了數學思想的培養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學思想方法培養的順利開展。基于此,教師要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創新性地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生活中去,讓學生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實用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總結問題,歸納梳理數學知識要點,再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其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引導學生共同探究知識、應用知識、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的有效策略。它落實了“致用學堂”的理念,同時也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效鍛煉數學綜合能力。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合理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五六個同學為一組來交流對這部分知識的整理結果,一起討論“特征”,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得出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學生們在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并靈活應用已有的相關知識,從而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很好的強化。
數學應用意識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與數學“致用學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強調數學知識的學以致用,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較好地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在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認知模式、生活體驗等來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應用意識需要扎根在生活的沃土去培養、去提高并發展成為應用能力,比如,在教學《百分數》的內容時,教師沒有為學生生硬講解,而是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列舉了生動的生活化的事例。老師講到:“同學們,下個月就要舉行達標運動會了。體育老師對全班三個組的同學現在的達標情況作了測試,得出了如下信息(課件顯示):第一小組全組人數10人,達標9人;第二小組全組人數25人,達標23人;第三小組全組人數20人,達標19人。請同學們判斷下哪個組達標情況最好呢?僅僅從一個組的人數或達標人數,是否可以看出達標最好的小組呢?”以此引導同學們探究一個組達標多少與全組人數存在的關系,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達標人數占全組人數的()%。這樣的引導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數學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否認真對待數學學習,是否能夠正確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等。數學態度是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之一。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構建“致用學堂”,并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創造力的鍛煉與提高。為此,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產生一定要學好數學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接下來讓學生們分組來操作驗證,并給學生提供了事先準備好的研究材料。如,三種類型的三角形、剪刀、量角器、白紙、尺子等,讓各個小組用畫、量、折、拼等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應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學生參與。學生經過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后得出結論: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學生在致用實踐過程中,以興趣為引領,積極參與,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出數學學習的創造能力,智慧的火花也在“致用學堂”中迸發出來。
明代王陽明先生提出的“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觀點,對當今的教育教學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在此理論基礎上,我們在基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致用學堂”構建中,做出了有益嘗試,也使我們認識到,“致用”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歸宿,也是培養各類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