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甘肅省秦安縣農業農村局, 甘肅 秦安 741600)
金絲皇菊簡稱皇菊,也叫九月菊、大黃菊,是一種天然的藥食兩用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飲食越發重視,金絲皇菊市場需求增長,干花價格在百元左右,經濟效益可觀。為此,2020年秦安縣五營鎮結合脫貧攻堅和當地龍頭山園區內建設實際,依托自身耕地面積充足、土壤肥沃、降水豐富,自然環境無污染的優勢,在該縣率先大規模推廣和試種金絲皇菊。一期在龍頭山產業園區內率先試種金絲皇菊3.33 hm2,在五營鎮雒塬村30余個日光溫室大棚內試種培育適合本地氣候的金絲皇菊[1]。通過“園區+基地”的帶動模式,引導全鎮有種植意愿的致富帶頭人和貧困戶發展種植。現介紹金絲皇菊的特征特性、開發利用價值與栽培技術如下,供廣大種植者參考。
金絲皇菊屬菊科、菊屬、平瓣小菊品種,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呈卵圓形至長圓形,葉邊緣呈鋸齒狀,單生互生葉,葉片兩側有托葉或退化。花為頭狀花序,舌狀花,綠色苞片包被花序共同形成花苞。花形呈近球形或不規則球形,其花朵顏色金黃、花蒂呈綠色、花心比較小、氣味芳香、花瓣均勻且不散朵。
金絲皇菊具有較強耐寒性,氣溫高于5℃開始萌動,高于10℃芽開始露出。其屬典型短日植物,最宜生長在氣候涼爽環境,最適生長溫度約21℃。當日照減至12 h以內,最低氣溫降至15℃以下,花芽開始分化;日照縮短至10 h,最低氣溫降至10℃以下,進入生長最旺盛時期,花朵開始現蕾透黃。金絲皇菊喜光照,但應避免烈日直曬;最忌積水,水澇環境易造成爛根,最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但不宜在同一土地連年種植,以免其病蟲害增多,導致生長和開花較差,影響花朵品質和產量。
我國民間具有千年的賞菊傳統,金絲皇菊生長力強,萌發能力強,姿態高雅,且能傲霜開放,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可普遍用于布置高雅庭院、會所,也是花園布置的良好材料,還可用作切花。
金絲皇菊具有較高飲用價值,其花朵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大量黃酮類化合物,大多能在沖泡時浸入茶水;最宜用100℃沸水沖泡,2 min即可飲用,可續沖泡5次以上。與其他飲用菊花相比,其性較平,茶性溫和清潤,對飲用人群體質無特殊要求。長期飲用可預防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人群。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賞菊花,吃菊花的習俗,菊花宴已成為一種健康且非常有特色的飲食。金絲皇菊食用方法很多,可鮮食花朵也可食干花。花瓣晾至半干可腌制成菊花醬,或煮菊花粥、蒸制菊花糕,拌入糯米加酒曲,可發酵釀成具有“長壽酒”美稱的菊花酒。
據藥典記載,金絲皇菊性涼,味甘,有生津潤喉、清熱散風、明目解毒[2]、減弱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抗輻射、解酒等功效;對火旺、眼睛干癢,濕寒引起的肢體疼痛有療效,進而對現代人普遍出現的“手機病”“電腦病”也有一定療效。
3.1.1 地塊選擇 選擇中性(pH 6.2~6.7)、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透氣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4]。
3.1.2 土壤消毒 采用3%辛硫磷顆粒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進行土壤消毒、殺蟲,預防根腐病、葉枯病、蠐螬、灰斑病、莖腐病等病蟲害。
金絲皇菊的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后者包括組織培養、扦插、分株、母株嫁接、壓枝等。因其屬易生根植物,生產上一般常用扦插和分株繁殖[5]。扦插不易改變母株優良性狀,新株易成活、病害較少,花朵生長力強,但費工費時。分株繁殖的優點是在移栽初期生長較好,但易退化、易攜帶母株病害,影響產花量。因此,在保證人工的情況下盡量選用扦插繁殖。
3.2.1 分株繁殖 在11月采收金絲皇菊后,去除病株和腐爛植株,選擇生長發育健康、無病蟲害的留種植株,挖出根并去除其全部地上部分,重新埋進肥沃土壤中后覆蓋一層混合農家肥的土,并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用土將小拱棚壓實,確保金絲皇菊安全越冬。來年幼苗長至15 cm以上時即可分株,移植到大田,澆足定根水,5~10 d便可成活。
3.2.2 扦插繁殖 1) 芽插。選擇有利排水的肥沃砂質土壤地塊作為育苗床。選擇生長健康的母株根旁萌出的腳芽,在幼葉剛長出未完全舒展時,作為插穗進行芽插,隨后噴少量水。2) 枝插。在健康母株上剪取長7 cm枝條,去除基部2~3 cm處葉片,扦插前在苗床扎好深2~3 cm小洞,垂直將插穗插到洞底,按壓插穗與苗床基質緊密結合,再噴灑水使苗床濕潤即可。扦插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在高溫夏季需遮陰,氣溫低時可搭建塑料拱棚保溫。待幼苗長出4片左右葉后可移苗栽植,在秦安縣時間一般為每年5月。
3.3.1 除草 露地栽植的金絲皇菊平均每年除草5次,5—9月每月1次。蓋膜移栽的,應保證田塊內無雜草,必要時可使用除草劑,但應注意避免在雨天使用[6]。
3.3.2 追肥 露地栽植的金絲皇菊應在植株整枝后,采用人畜糞水或45%的硫酸鉀復合肥追肥1次;第 2次追肥在孕蕾期,對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蓋膜移栽的若基肥充足,可不施分枝肥;生長后期若缺肥,應在8月中下旬對壟溝內的田塊施復合肥[4]。
3.3.3 剪苗 在5月中下旬選擇晴天或陰天進行1次,留2~3 cm高剪苗,保留3~5個生長強壯分枝,抹去較弱分枝[6]。
在秦安縣采收時間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應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進行,采收后及時加工,防止花朵腐爛、變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