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純, 楊玉春
(1.鹽城市鹽都區大縱湖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 江蘇 鹽城 224022; 2.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 江蘇 鹽城 224007)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1],也是江蘇省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和主食來源,水稻常年種植面積220萬hm2左右。“十一五”以來,江蘇省大力示范和推廣機插秧種植技術,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江蘇省全面加大機插秧種植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加快了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的發展進程。為總結好的經驗、模式和做法,在簡述江蘇省機插秧現狀的基礎上,綜合分析了省內多地推廣應用機插秧種植方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系統總結各地因地制宜所采取的對策措施,以期為全省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廣水稻機插秧工作提供參考。
近年來,江蘇省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基本保持在220萬hm2左右,約占江蘇省糧食種植面積的40%,占全國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的7%左右;江蘇省稻谷年產量已達180億kg,而且逐年增長,約占全省稻谷年產量的60%,占全國稻谷年總產的10%左右[2],對保障全省糧食安全乃至全國“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和創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在家務農的勞動力相對不足。在此形勢下江蘇省創新思路,大力推進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進程,加快研究集成和推廣水稻機插秧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同時對直播稻種植規模進行適度壓減,不斷提升全省水稻生產的規模化和全程機械化、標準化水平。“十二五”以來,江蘇按照“蘇南地區率先發展、蘇中地區加快發展、蘇北地區跨越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和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機插秧整體推進力度,從組織領導、財政補貼、技術培訓、指導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和大力推進,水稻機插秧推廣面積得到不斷擴大。江蘇省2012年機插秧推廣應用面積已達120萬hm2,同時蘇南縣市區推廣水平位于全國前列,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提前實現[2]。2017年,江蘇省水稻機插秧推廣應用面積超過164萬hm2,水稻機插率穩定在75%左右[3]。在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推廣過程中,江蘇省各地的插秧機面積得到快速增長,機插秧質量和水平得到長足提升,同時機插秧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和規模逐年加大,全省機插田稻谷產量水平逐年攀升,增產潛力不斷被激發,全省糧食安全基礎得到有力支撐。
江蘇省機插秧方式推廣力度在全國屬于前列,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集成與推廣同樣走在全國前列。2020年11月6日通過“萬方數據”全庫搜索,摘要中含“機機插”的文章有13 778篇,其中摘要中含“機機插”“江蘇”的文章有2 115篇,占15.4%;“十一五”以來每年平均發表838篇,其中江蘇123篇,占14.7%。2020年11月6日通過“知網”全庫搜索,主題為“機機插”的文章有5 959篇,其中主題為“機機插”“江蘇”的文章有493篇,占8.3%;“十一五”以來每年平均發表355篇,其中江蘇30篇,占8.5%。
“十一五”來,江蘇省各地扎實推進水稻機插秧種植技術的推廣普及,成效明顯。但從全省各地水稻機械化插秧技術研究成果看,示范和推廣水平還不能與時俱進,各地在推廣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呈明顯不平衡性。對蘇州吳江區[4]、無錫市(江陰市[5]、宜興市[6])、常州市[7]、揚州市(寶應縣[8]、邗江區[9]、江都區[10])、泰州市(興化市[11]及戴窯鎮[12]、周奮鄉[13])、鹽城市(響水縣[14])、淮安市[15]、宿遷市(泗陽縣[16])、連云港市[17]、徐州市(沛縣[18])等15地推廣應用水稻機插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這些問題可概括為6大類18項共74條(表1)。

表1 江蘇省推廣應用水稻機插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問題類別看,組織管理類、育秧技術類、插秧技術類問題發生較多,其中,組織管理類問題21條,占問題總數的28.38%;育秧技術類、插秧技術類各15條,分別占問題總數的20.27%。這3類問題共占問題總數的68.92%。從單個問題看,“插秧規范標準應用不到位,機手作業技術水平不高”發生最多,為10條,占第一位;“肥水管理不當,高產增效優勢不明顯”為8條,占據第二位;“農技農藝融合高產技術需研究改進,技術推廣需加強”為7條,占據第三位。以上3項問題共占問題總數的33.78%。阻礙水稻機插秧推廣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究、土地規模經營、宣傳示范、育秧技術推廣、插秧技術推廣等方面,為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廣水稻機插秧,應重點解決“插秧規范標準應用不到位,機手作業技術水平不高”“肥水管理不當,高產增效優勢不明顯”“農技農藝融合高產技術需研究改進,技術推廣需加強”等問題。
對上述15地推進機插秧高產穩產的對策措施進行梳理,可概括為6大類18項共66條(表2)。

表2 促進江蘇省水稻機插秧推廣應用的對策
從對策類別看,組織管理類為最普遍采用的對策,也是應用最多的措施,對策共39條,占對策總數的59.09%;其他5類對策采用相當,共占對策總數的40.91%。從單個對策看,“加強農技農藝融合和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全程質量跟蹤”最多,為18條,占據絕對優勢;“農加強宣傳引導,做好示范帶動”為9條,占第二位;“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科學規劃,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強化政策扶持與資金引導,加快技術普及”各6條,并列占第三位。以上4項對策共占對策總數的59.09%。關鍵對策主要集中在培訓指導、技術研究、政策扶持、專業化服務、種植模式協調等方面,為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廣水稻機插秧,應重點采取“加強農技農藝融合和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全程質量跟蹤”“加強宣傳引導,做好示范帶動”“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科學規劃,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強化政策扶持與資金引導,加快技術普及”等對策。
水稻機插秧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對于水稻生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水稻栽培現代化作業可提高水稻栽培的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同時更有利于推動水稻生產的規模化發展。對江蘇省機插秧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發現,水稻機插秧應側重于技術研究、土地規模經營、宣傳示范、育秧技術推廣、插秧技術推廣問題的研究與解決,率先采用培訓指導、技術研究、政策扶持、專業化服務、種植模式協調等方面的對策措施,進一步推進水稻生產的全程機械化進程,不斷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確保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