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凡,沈學善,劉麗莎,鄒 雪,余韓開宗,陳年偉,劉麗芳
(1.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四川 綿陽 621023;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來,甘薯種植效益不斷攀升,四川省逐漸形成了一年兩熟、早育早栽高產栽培等生產特點,種植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甘薯重新成為促進農民致富奔康的朝陽產業。當前正是全省甘薯生產最繁忙的季節之一,露地薄膜育苗、大棚雙膜/三膜早育苗的苗床管理、早栽甘薯的整地起壟和栽插等工作即將全面展開。值此甘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刻,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甘薯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四川省甘薯育苗主要有2種方式:大棚雙膜/三膜早育苗和露地薄膜育苗。家庭農場、專合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多采用大棚雙膜/三膜早育苗方式,一般1月中旬育苗,2月底3月初出苗。目前大棚雙膜/三膜早育苗方式正處于甘薯出苗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苗期的灌水、除草、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農戶一般采取露地薄膜育苗,現階段正是甘薯種薯出窖、選種、苗床整地時節,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戶露地薄膜育苗影響較大。
甘薯育苗需要復合肥、地膜等生產資料,農戶一般都是殯種前進行物質準備,但是封村封路對生產物質的采購、運輸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外,新冠疫情還影響了肥料、薄膜等企業的復產復工,也影響了鄉村農資銷售點備貨,造成貨源緊張,這不僅會導致農戶無法采購到所需的生產資料,還會增加生產成本。
新冠肺炎疫情對甘薯銷售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種薯銷售的影響,防控疫情期間,公路和鄉村設卡影響農產品運輸車輛的通行,造成運輸一車難求,而且運費升高。此外,種薯出窖后,需要大量的工人進行挑選、分裝,目前用工異常緊張。而甘薯殯種的最佳時間是3月份,錯過季節,種薯無法銷售,會嚴重影響種植效益,戳傷薯農積極性。二是鮮食甘薯電商銷售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一季度為甘薯銷售旺季,村鎮封路,物流停運,產區出不去,消費無法滿足,電商銷量嚴重下滑,不利于甘薯產業的正常運轉。三是甘薯貯藏的適宜溫度是11~14℃,3月氣溫回升后,甘薯容易發芽,種薯貯藏越發困難,會造成嚴重損失。此外,甘薯長時間儲存在農民家中會有一定的損耗,影響農民變現增收。
新冠疫情影響甘薯加工企業年后開工生產。當前,企業復工均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審批,同時隨著各城市嚴格限制地區人口流動,很多農民工無法及時到崗,企業無法及時開工,疫情較重地區加工企業短時恢復難度更大。即使企業開工復產,隨著企業庫存的消化,甘薯原料采購和補貨存在一定難度,開工率短期內難有較大幅度提升。但企業廠房租金、貸款利息、員工工資、固定資產折舊等剛性支出不變,企業負擔加重。
如何實現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薯類創新團隊根據多年對我省甘薯研發和生產實踐經驗,通過調研,提出如下甘薯春耕生產技術建議。
我省一年兩熟、早育早栽等生產大多采取大棚雙膜、三膜早育苗技術進行早育苗。大棚早育苗甘薯已陸續開始出苗,而此時溫差較大,既要防止燒苗,又要防止薯苗遭受冷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大棚育苗在管理上要求較高,早育苗管理主要是溫度和水分的管理。
2.1.1 溫度管理 晴天氣溫較高時,待太陽出來后,10點前后先揭開大拱棚兩頭,進行降溫,下午氣溫下降后,17點左右進行蓋膜保溫。如氣溫偏高,可以再揭開小拱棚兩頭,或適當卷起兩邊,進行降溫。陰雨天氣,則不用揭開,可提高棚內溫度,促進薯苗生長。待3月底4月初氣溫穩定之后,再拆去大棚。
2.1.2 水分管理 待齊苗后,揭膜用清水對少量尿素澆灌1次。當前用工難,為減少用工,可以通過加裝簡易微噴系統,進行水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后期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打開微噴系統進行澆水,高效方便。
我省甘薯傳統生產都是采取的露地薄膜育苗,陽春三月,正是甘薯育苗季節,而部分村社封村封路,對生產物質運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確保春耕生產所需的種植、化肥、農藥等農資運輸暢通。一是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二是加強區域內農資總量調控;三是疫期嚴重的地方,甘薯疫苗可以采取以農家肥為主進行育苗,出苗后在適時追肥,保證甘薯育苗順利進行。在育苗上,主要以注意以下幾點:
2.2.1 種薯的選擇 應選用特征明顯、皮色鮮艷,生活力強、大小適中(500g/個)的健康薯種,嚴格剔除帶病的皮色發暗、受過冷害、薯塊萎軟、失水過多以及破傷的薯塊。
2.2.2 用種量 一般每50kg種薯可供苗0.9~1.5萬株薯苗,大田用種量約300~450kg/hm2,視品種的萌芽、特性而定,萌芽性差的品種用種量適當加大。
2.2.3 種薯處理 種薯從地窖中取出后,選取健康種薯,將種薯放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400倍液中浸15min。
2.2.4 苗床準備 苗床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田塊,最好是新苗床,舊苗床需要更換床土,進行床體消毒。排種薯前將育苗地犁翻1次,做到土粒細碎、土壤疏松、耕作層深厚并耙平開廂,苗床長度可根據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寬150~170cm,壟深度20cm左右,苗床施腐熟豬牛欄糞15000kg/hm2,45%復合肥300kg/hm2。
2.2.5 殯種方法 殯種時種薯頭部應朝上,尾部朝下;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淺些,做到“上齊下不齊”澆足底水后,覆蓋2~3cm厚的細土,并保證覆土厚度基本一致,確保出苗整齊。蓋土后平整廂面,每667m2用99.9%乙草胺20~40mL對水20kg噴于廂面,進行封閉除草,然后蓋上地膜,最后在苗床露地處全田噴霧乙草胺,減少后期苗床雜草。
2.2.6 苗床管理 殯種后于3月下旬開始破膜引苗,至4月中旬齊苗后揭膜,進行1次追肥、追水、除草的田間管理,苗高20cm以上具有7~8個節時,即可剪苗栽插。剪苗后第2天可進行1次追肥,追施尿素225kg/hm2,并配合灌水。
疫情爆發期間正是甘薯貯藏期,大量甘薯仍貯藏在窖中,是安全貯藏的關鍵時期,如管理不當,會造成大量腐爛,嚴重的甚至整窖腐爛。3月份氣溫逐漸升高,睛天多,貯藏窖中的溫差變幅大,在做好環境消毒和個人防護的前提下,要求勤查窖,及時撿除腐爛的薯塊,防治交叉感染。在溫度管理上,在晴天中午打開窖門通風2~3h,下午氣溫降低后,及時關上窖門保溫,遇降溫天氣關閉窖門保溫,使窖內溫度保持在11~14℃,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
加工企業是甘薯產業恢復發展的龍頭和關鍵,要強化企業復工幫助指導。對確實有困難的企業,政府要幫助協調解決復工要求中的口罩、消毒液等必要條件,指導企業有效開展場所防疫,提早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