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權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合什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四川 宜賓 644615)
水稻二化螟俗名鉆心蟲,是水稻的主要害蟲;國內分布很廣,[1]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蘇、安徽、陜西、河南、貴州、云南等省。二化螟屬鱗翅目,螟蛾科;食性較雜,寄主植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甘蔗、粟、稗、蘆葦等,以幼蟲為害水稻,可造成枯鞘、枯心苗、枯孕穗、白穗、蟲傷株等危害狀。
雌蛾體長12~15mm,翅展25~31mm,頭、胸部及前翅黃褐色,前翅近長方形,腹部呈紡錘形;雄蛾較小,頭、胸部背面淡褐色,前翅黃褐色或灰褐色,腹部呈細圓筒形;雌、雄蛾前翅外緣均有7個小黑點。
卵扁平,橢圓形,卵粒排列成魚鱗狀,多為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其上有透明膠質物,乳白色、灰黑色。
成熟幼蟲,體長20~30mm,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條紫褐色縱線,腹足發達。
體長12~13mm,圓筒形,初為乳白至淡黃色,后變褐色,背面有5條明顯棕色縱線。
二化螟在我國1年發生1~5代,四川北部2代,四川南部3~4代,云南、貴州高原地帶因受海拔高度和溫度的影響,1年發生2~4代。二化螟以幼蟲在稻樁、稻草、茭白遺株及雜草中越冬,越冬幼蟲抗逆能力較強,冬季低溫對其影響不大。越冬幼蟲化蛹、羽化極不整齊,故田間有世代重疊現象。二化螟成蟲夜出活動,有趨光和趨嫩綠習性,成蟲產卵前期1~2d,喜在粗壯高大嫩綠稻株上產卵,每只雌蛾產卵2~4塊,每塊有卵40~80粒。二化螟幼蟲侵蛀水稻能力強,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蛀食為害,幼蟲3齡后食量增大,常因食料不足而分散轉移危害,1頭幼蟲轉移2~5次。
二化螟發生輕重,受氣候、食料、栽培和天敵等因素的影響。
氣候影響二化螟發生期、數量和危害程度,越冬代二化螟發生的早遲,取決于春季溫度的高低,如早春氣溫回升快,不僅發生期提早,而且也有利于化蛹羽化,如春季低溫多濕其死亡率增加,發生期也相應推遲。二化螟抗低溫能力強,抗高溫能力較弱,夏季高溫干旱,溫度超過30℃,對幼蟲發育不利,氣溫35℃以上卵不能孵化,羽化的成蟲多畸形。
一般雙季稻區發生較輕,雙季稻區由于春耕灌水早,越冬幼蟲化蛹時大量死亡,故越冬代蛾量不多,第1代螟害輕。在春收作物面積擴大的地區,由于有利其越冬幼蟲安全化蛹羽化,故第1代螟害加重。單、雙季稻混栽區,田間有利于二化螟侵入的水稻生育期接連不斷,各代都可得到有利其生長發育的食料條件,故發生數量逐年增多,為害逐代加重,形成“三代多發型”。純單季稻區由于春耕遲、播種栽插期晚,有利越冬幼蟲化蛹、羽化,第1代發生量多,為害重,形成“一代多發型”;第2代由于夏季高溫干旱和稻株粗硬,對蟻螟侵入存活不利,故數量下降,第3代危害輕微。
二化螟天敵種類多,對其發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卵寄生性天敵有赤眼蜂,幼蟲、蛹寄生性天敵以姬蜂、繭蜂為多,線蟲、寄生蠅也較多,白僵菌和黃僵菌對其發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應用化蛹進度預測發蛾期,當查到化蛹、羽化的百分率達始盛期(20%)、高峰期(50%)、盛末期(80%)的標準時,則分別加上當時氣溫下蛹歷期,即可推算螟蛾的發生時期,還可進一步加螟蛾產卵前期和卵歷期,就可推算出卵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二化螟的越冬寄主多、越冬場所比較復雜;有群集性;有在健株中和葉鞘內化蛹的習性。
蟲口密度調查,越冬代蟲口密度調查,在冬前和冬后越冬幼蟲化蛹始盛期各調查1次,死亡率調查可與蟲口密度及化蛹進度調查結合進行。查卵塊密度,按不同類型田選有代表性的稻田2~3塊,秧田每塊定點查半分田,本田查1分田內卵塊數,每3d 1次,至不發現卵塊為止,同時結合檢查卵的天敵寄生率。螟害率調查,枯心率調查于田間枯心基本定局(化蛹達始盛期)進行;白穗、蟲傷株調查,于水稻黃熟期進行1次。
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使用農藥為重點的防治措施,才能經濟有效地控制其為害。
5.1.1 消滅越冬蟲源 凡種植冬作物的晚稻田,須在種植前耕翻整地,拾撿處理稻樁,一般綠肥田、冬閑田都應及時犁翻灌水。在稻莖內越冬,有蟲稻草必須處理。
5.1.2 栽培治螟 盡量減低混栽程度,合理調整播種期,使水稻危險生育期與螟蟲盛孵期錯開,以減輕危害。加強肥水管理、生長健壯、提高耐害能力;受害稻穗變白時剪除白穗、晚稻齊泥割稻,均能消滅部分蟲口。
5.2.1 定防治對象田和防治適期 有卵塊30個/667m2以上的田塊應列為防治對象田。分蘗期防治應掌握在孵化高峰前1~2d用藥,如卵密度大,且分蘗期與卵孵期相遇時間長,須在卵孵始盛期用藥1次,后隔6~7d再施藥1次;防治白穗,當卵盛孵期與水稻孕穗抽穗階段相遇時,凡大肚超過10%或抽穗不到80%的田塊均應列為防治對象田,掌握在5%~10%破口露穗時用藥。
5.2.2 藥劑種類 20%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5%銳勁特懸乳劑30mL/667m2,5%氟蟲晴懸浮劑200mL/667m2,1.8%阿維菌素40mL/667m2,0.5%甲維鹽30mL/667m2,16000IU/mgBT制劑50g+18%殺蟲雙水劑150mL/667m2,48%樂斯本40mL/667m2,55%特殺螟50g/667m2,3.6%殺蟲雙大粒劑1.5kg/667m2,9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50g/667m2。以上藥劑任選一種對水50kg全田均勻噴霧,田中應保持淺水;殺蟲雙大粒劑全田均勻措施,需保持寸水3d以上,并提前1~2d施藥。
保護卵寄生蜂,保護助遷釋放。螟蛾盛發期,發動群眾采集卵塊放置寄生蜂保護器內,使寄生蜂能安全飛回稻田尋找螟卵寄主;利用細菌農藥。用殺螟桿菌、白僵菌、黃僵菌對水噴霧;施選擇性農藥,合理用藥,減少對天敵的傷害。
人工拔除枯心苗、白穗;人工摘除卵塊,卵塊比較明顯,易找易發現。利用螟蛾趨性誘殺,趨光、趨粗、趨綠、趨邊、趨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