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丁 麗
《3 ~ 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將集體教育形式與小組、個別化教育形式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數學個別化學習材料的投放是支持幼兒自由、自主、自發學習和游戲的重要條件。
在投放數學區域材料時,幼兒教師需要在數學核心經驗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讓幼兒在使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幼兒教師在投放材料時需要綜合考慮幼兒的學習目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習需求。針對幼兒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可以投放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需求。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幼兒教師在投放材料時需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投放適合幼兒使用和操作的材料。教師在投放個別化材料時需要關注幼兒的核心學習經驗,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習需求來精心設計數學區域活動的內容,提高投放材料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并在活動中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從而充分發揮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投放個別化學習材料前,應盡可能地捕捉和挖掘幼兒生活中有價值的信息,融入幼兒經歷過的生活元素,使個別化學習活動具有濃郁的生活色彩。
環境與材料應具有平衡性,能兼顧幼兒各領域的基本經驗和當前發展的需要。結合我園“玩轉數學”的園本特色,我們嘗試將專用教室一分為二,各年級都創設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數學體驗館”,并以分組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廢舊的瓶子、盒子、紐扣、紙杯、小勺等各種具有趣味性且操作性強的材料更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挑戰,常常在游戲、制作、觀察活動中突發奇想。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的選擇也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如我們在“種蘑菇”的材料中投放了兩個骰子,一個骰子上面涂了顏色,一個骰子上面標了數字。這樣可以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能力弱的幼兒可以選擇一個骰子游戲,而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選擇兩個骰子進行游戲。
個別化學習材料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具有靈活性。輔助材料是教師進行隱性指導和間接指導并達成數學核心經驗的物質載體,同樣體現了教師的指導意圖。教師可以通過適當添加輔助材料,讓幼兒進行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游戲。如教師直接投放“母雞下蛋”這份現成的材料,玩法是將雞蛋一一放入洞中,但是由于材料過于簡單,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聆聽專家的講解,教師的思維被打開,進行了第一次整改:在每個“雞蛋”上面貼上顏色和形狀,玩法為“顏色一一對應”和“形狀一一對應”。小班第二學期,幼兒們再次拿出這份操作材料,教師又進行了第二次整改:“雞蛋”上增加了兩種顏色,并加入白色和橙色兩種顏色的骰子,簡單的變化讓幼兒的玩法變多了。
教師可對成品材料進行篩選、改造和開發,將其設計成可供幼兒自主探索和建構的材料。如“果蔬翻翻樂”這份材料,由最常見的橡皮泥模具和超輕黏土制作而成。這份材料既有教師前期的預設構想,又有后期幼兒們的創意生發。幼兒在其中積累了排序、比較數的大小等經驗,材料在幼兒多維度的運用下,結果不唯一,可玩性很強,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數學體驗室個別化學習材料的投放對于教師而言具有很強的挑戰性,教師應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拓寬視野,在反復的觀察分析和調整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個別化材料,為幼兒的個性化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