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彥彥
來勢洶洶的疫情,放慢了開學的腳步。在難得的慢時光里,教師們常在“云端”集合,靜心思考、充電賦能、深入研討,為做一名“有準備的教師”“心中有孩子的教師”而努力奮斗,為能夠更好地開啟新學期而做足準備。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里,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品讀專業書籍,與智者交流,與大師對話,不斷豐富自己,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品”一本書,讀“一段經典”,教師們在精選的專業書籍中汲取專業的教育理念,暢談書中經典。雖然隔著屏幕,但是教師們的熱情絲毫不減。
師1:我比較關注《讓早期學習理論看得見》這本書,書中很好地搭建了一座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幼兒的發展特點,為我們理解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師2:是的,書中的每一個理論都列舉了相關的游戲案例,并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幫助我深入理解理論,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師3:在今天的讀書會上,大家都談到“環境”的問題,書中專家列舉了一個項目課程的實例向我們展示了“環境”的意義,讓我明白了應該從更大范疇去理解環境對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師4:在書中的“母雞”項目案例中,教師支持、帶領幼兒圍繞諸多問題進行討論,并展開了多次探究與嘗試。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有關生態、經濟、政治等一系列作為“未來人”所需要的經驗。
每一位教師都在“閱時光”中積極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早期學習理論看得見》《致力于可持續發展的早期教育》等書讓教師們收獲了教育經驗,懂得了教學之道;《早期教育理論》從不同的視角向教師們解釋了如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支持幼兒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幼兒與環境》《兒童之間的鷹架在哪里》《我比你大,我五歲》中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無給予教師們啟迪與思考,讓教師們懂得如何關注并引導幼兒積極關心周圍事物。
“云端”的閱讀分享,激起了教師們對“讀書”的熱情,也讓每位教師在交流中看到了彼此不同的思維方式與閱讀習慣,感受彼此的閱讀智慧。
停課不停研,每一次危機都蘊含著挑戰和機遇。準備一臺電腦(手機)、一支筆、一本學習筆記,教研組長們即可統籌安排教研主題、教研內容、教研形式和教研時間,一場場別樣的“云”教研,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把握韻律活動的目標(各年齡段)和韻律活動的內容?怎樣提高自我的科學知識和素養,引領幼兒發現科學之美?如何以游戲的形式在生活中滲透數學知識?如何選擇一個符合本班幼兒的繪本設計活動,并指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
“只要有一顆愿意發現科學之美的眼睛,就能為我們的幼兒科學教育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如科學組以“發現科學之美”為主題,觀看聆聽專家講座,豐富教師們的科學知識,通過微信平臺交流分享;音樂組在教研前發送議題,讓教師們進行經驗的分享與觀點的碰撞,如對于一支樂曲,教師們即興編排了適合不同年段幼兒的律動,通過親身體驗,不僅拓展了教師們的實操經驗,還讓“云”教研充滿了樂趣;數學組的教師圍繞“感知生活中數學的價值與趣味”進行學習與研討,并搜集了適宜不同年齡段幼兒居家開展游戲的案例及視頻,對數學活動的開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與思考;語言組結合現階段“戰疫宅家”的現狀,圍繞“多元與親子閱讀”的活動主題,采用了“理論+實例+實踐”的研討方式,掌握指導家長進行多元閱讀的方法策略,幫助家長挖掘繪本價值,和幼兒一起將繪本讀“厚”。
“云”研相約,在寬松、愉悅、開放的氛圍中,教師們掀起討論的熱潮。“云交流,智碰撞”,新的教研途徑讓教師們收獲滿滿,使自己成為更優秀的教師。
這是一段“有霾又有光”的時光,這也是積淀愛的力量,積累專業知識的好契機。非常時光里的“非常”學習和教研,讓我們適應新形勢,運用新平臺,掌握新技能。改變的是教研形式,不變的是每一位教師充滿希望的積極態度和潛心研究的精神。讓我們在慢時光里思聚“云”端,用成長的力量靜待花開,為新學期發展積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