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軍
(北京農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93)
飼料是畜牧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投入品,飼料質量安全直接影響著畜產品的質量安全。為加強飼料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農業農村部多年來持續開展了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并逐步調整監督抽檢的方式,不斷完善監督抽檢方案,最近一次調整的時間節點為2018年,本文主要對最近一次飼料監督抽檢方案調整前后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1.1 調整前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概述以2017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方案為例,探討調整前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方案。2017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的主要特征:一是承檢機構全部為事業單位性質的質檢中心。包括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北京)、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飼料質檢機構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獸藥飼料監察所、大連市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二是檢測機構負責抽樣和檢測。三是本省質檢機構負責本省樣品的檢驗。四是樣品相關信息由抽樣人員在現場通過填寫抽樣單的方式采集,未實現監督抽查工作全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
1.2 調整后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概述從2018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逐步調整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的工作方式,調整后的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的主要特征:一是抽樣主體的變化。從2018年開始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開始實施抽樣和檢驗分離方式。2018年抽樣單位是省級飼料行政管理部門,抽樣人員是各級飼料行政管理人員;2019年抽樣人員是從全國飼料質量監管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的100名飼料質量監管專家。二是承檢單位的變化。2018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樣品由各省級飼料質檢機構和第三方質檢機構共同承擔;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樣品檢驗檢測工作由農業農村部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的27家檢驗檢測機構完成,有關省級飼料質檢機構僅對303份樣品進行了復核檢測(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2020)。三是樣品檢驗方式的變化。2018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樣品檢驗方式為異地檢測,各檢測機構不在承擔本省飼料生產企業的飼料樣品的檢驗任務;2019年所有抽取的樣品由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統一匿名編號后派發至各承檢機構檢驗。四是實現了抽檢工作全程信息化追溯。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的樣品采集、派樣檢測、檢測報告、復核檢測等全部工作流程均錄入了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實現了監督抽查工作全程可追溯。
2.1 計劃制定更加科學,數據綜合利用程度進一步提升 從2018年開始,全國飼料監督抽檢計劃根據“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在全國飼料生產企業名錄庫中隨機選取飼料生產企業,充分利用了全國飼料生產許可證管理系統中的企業數據,實現了發證數據與監管數據的有效融合,進一步提升了數據的綜合利用程度。
2.2 信息公開逐步擴大,抽查工作透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2018年以前,農業農村部僅公開年度的全國飼料監督抽檢結果,從2018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逐步擴大飼料監督抽檢信息的公開程度,不僅繼續公開年度全國飼料監督抽檢結果,而且還在年初通過官方網站公布年度抽檢計劃,全國飼料監督抽檢工作透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2.3 參與機構逐年增加,政府購買服務程度進一步提升 2018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通過公開征集、機構申報、材料遴選、現場核查、公開招標等方式選定13家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與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各省級飼料質檢機構共同承擔全國飼料質量監督抽檢樣品的檢驗工作。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監督抽檢的樣品全部由公開招標選定的27家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承擔,政府購買服務的程度進一步提升,更多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參與到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來。
2.4 科技手段更多運用,數字化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通過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和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的配合,實現了現場檢查、樣品抽取、檢測任務分配、檢測結果上報等過程全部留痕、可追溯,檢測工作的數字化、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方式調整是農業農村部根據飼料行業發展狀況和“放管服”改革要求進行的調整,調整后實現了監管監測系統數據的共享,運用了更多的科技手段,實現了全過程留痕和可追溯,提高了飼料質量安全事中、事后監管效能(國務院,2019),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提升了抽樣工作的效率 根據監測任務的不同,一個企業一般會被抽取3個左右的樣品,各樣品的生產企業、通訊地址、許可證號、聯系人等約90%信息是不變的,如果使用紙質抽樣單采集樣品信息,需要多次重復填寫,大大降低了抽樣工作效率。據統計,填寫紙質抽樣單的時間占到一個樣品抽樣總時間的80%左右。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首次使用了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現場抽樣時抽樣人員可直接在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中選取企業信息、錄入樣品信息,并使用便攜式打印機現場打印具有唯一性編號的抽樣單和封條,解決了填寫紙質抽樣單費時費力、信息易出錯的問題,相比人工填寫紙質抽樣單采集樣品信息所用時間縮短2/3,極大地提升了抽樣的工作效率。2019年僅用不足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雙隨機、一公開”選定的1555家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的2805份樣品的抽取、分配、檢測和結果統計上報工作,并同時完成了“雙隨機、一公開”選定的236家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實施情況檢查。
3.2 提高了信息采集的準確率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推廣應用,各環節都有了相對應的軟件,全國飼料質量安全抽檢的數據通過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進行檢測結果上報和統計分析。以往是抽樣現場抽樣人員手工填寫抽樣信息。抽樣結束后檢測單位人工錄入到計算機。由于填寫抽樣單的人員與計算機信息錄入員不是同一個人,如有無法辨別的信息還需要與現場抽樣人員確認,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出錯概率。此外,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會出現許多抽樣信息簡寫、字跡潦草的抽樣單,常常會導致登記的抽樣信息與實際信息不一致,給后續的復議和溯源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嚴重時甚至會產生不必要的法律糾紛。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抽樣環節使用了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采集樣品信息,解決了手工填寫抽樣信息易出錯的問題。被抽檢企業發證的基本信息提前預置到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中,確保了被檢企業信息的準確性;現場拍照上傳樣品標簽避免了填寫錯誤;現場打印抽樣單和樣品封條字跡清晰,便于抽樣人員和被抽檢企業核對樣品信息,大大提高了樣品信息采集的準確率,進一步提高了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的質量。
3.3 提升了抽檢數據的利用價值 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有效地融合了全國飼料生產許可證管理系統、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實現了審核發證、樣品抽檢、結果統計數據信息的共享共用,可以對全國獲證的飼料生產企業實施定區域、定廠家、定品種的監測,也可以對同一飼料生產企業多年度的產品質量實施動態監控,實現了行政許可發證與后期監管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升了各項數據的利用價值,實現了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可為政府監管和風險預警提供大數據支撐;同時也為深入落實中央 “放管服”、“證照分離”改革要求,強化飼料質量安全事中、事后監管,保障飼料質量安全以及助推我國飼料產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4 提升了監測工作的社會形象 2019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從被監督抽查企業的選定、現場監督抽查人員的選取、抽樣隊伍的隨機組建,到抽樣現場飼料質量安全移動抽檢終端啟用、樣品匿名分配檢測、結果網上匯總分析,一系列網絡化、信息化工具的運用獲得了被抽檢企業、基層飼料行政管理部門和各級監督抽查工作人員的高度認可,進一步提升了農業農村系統監管監測工作的社會形象和被監管對象的認可程度。
2018年以來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方式的調整,大大提升了抽檢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進一步優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采集的準確率,提升了數據價值的利用程度,促進了全國飼料質量安全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