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鹿臺小學 許瑞麗
隨著教育和社會的發(fā)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提出的標準也越來越高。不管是為了個體的發(fā)展還是民族的進步,實現全民知識化,增強個人創(chuàng)造力,是國家、個人的一種內在需求。而小學教育正是培養(yǎng)人才的起步階段,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掌握較多知識值得教師深思與探究。
在教學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針對教材改編的情況,加強對新教材內容的了解,明確新、舊教材之間的差異,采取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措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內容時,教師通過對比舊版和新版教材內容發(fā)現,新版教材中增加了數量關系的內容,用復合單位表示單價和速度(元/千克、千米/小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課程,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場景:“大家一定經常去超市購物,水果、蔬菜的價格都是怎么表示的?”學生回答:“是按照××元/千克來表示的。”教師接著說:“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這些就是我們要學的復合單位。”之后教師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復合數量單位?”學生思考回答:“坐動車時,屏幕上顯示行駛速度為250 千米/小時。”通過這種方式,充分聯系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教學更加生活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復合單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益友,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提升學習的自信心,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當中,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快樂地學習。
比如,在教授“認識多位數”這一知識點時,針對四年級的學生,需特別注意對于算盤的說明。現在許多孩子并不了解算盤,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什么是算盤嗎?”“有哪位同學能上來畫一下或者形容一下?”此時有一名學生非常積極地舉手回答:“算盤就是用來算數的,上面是一個珠子、一個珠子的。”雖然這位同學的描述不是很完整,但是老師沒有否定這名學生,而是夸獎這名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被夸獎的學生顯得非常高興,教師也借此來補充學生回答的內容,幫助學生真正認識算盤,并引導學生如何用算盤來表示數位。待學生學會如何用算盤后,教師夸獎學生:“你們真聰明!很快就學會了算盤。”之后教師給出幾個多位數,如:1000、10000、100000,讓學生利用算盤撥一撥這幾個數,學生每撥對一個數,教師都鼓勵學生:“做得很棒!”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而且通過逐步引導,學生學會了使用算盤,并且認識了多位數的計數單位。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設置問題是關鍵。一方面,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另一方面,設計的問題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時,教師事先明確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讓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點,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義,同時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能在三角形內畫出對應邊上的高。對此,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圖,并提出問題:“你能指出圖上的三角形嗎?”學生通過觀察很快找到了三角形,之后教師又提出問題:“生活化中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呢,它有什么特點呢?”有的學生說教師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有的學生說我們班的流動紅旗是三角形……教師又引導學生在本子上畫三角形,并提出問題:“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交流反饋,教師進行補充。以問題引導學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要不斷提高,但也不能脫離以前的發(fā)展基礎,要秉持“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的理念,不斷探索研究,尋找更優(yōu)方案。社會在進步,教師也要結合當下學生的特點不斷給自己“充電”,做新時代的先進教育工作者,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教育高效進行,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掌握得更多、理解得更多、學到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