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回顧了歷年來科技創新政策中對國際科技合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從國際組織的角度,梳理了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為代表的各級計量技術機構,在國際計量雙多邊合作中的現狀,并針對計量國際合作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計量;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TB9
文獻標識碼:A
DOI:10. 19881/j. cnki. 10063676. 2020. 11. 13
一、引言
當前,各國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科技合作日益密切,計量在推動全球互聯互通、貿易便利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其一方面是促進國際經貿往來的世界語言,另一方面是技術創新的“引擎”和“種子”。計量的本質特點是國際化的,隨羞計量技術的跨國交流日益活躍,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計量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1]。
近年來,我國各級計量技術機構積極加大國際合作力度,通過國際比對[2]、人才引進、講學與培訓、考察與訪問、送檢送樣、國際組織任職等多種方式,在提高自身計量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顯著提升了計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直接促進了國家間經濟和貿易的發展[3],同時還為促進全球計量合作、推動發展中經濟體計量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科技政策和計量規劃對國際合作的要求
國際科技組織對于促進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在歷年來的科技發展規劃和國際科技合作相關政策中均有所體現。例如,在科技發展規劃中, 《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簡稱《“十二五”科技規劃》)中指出,要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丁笆濉眹铱萍紕撔乱巹潯罚ê喎Q《“十三五”科技規劃》)中指出要“加強與主要國家、重要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圍繞政策制定、科學合作和技術交流平臺、重大國際研發任務等內容開展對話合作”。此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養“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我國首個國際科技合作政策《“十五”期間國際科技合作發展綱要》于2000年發布,強調利用與國際組織的合作關系,為西部地區開辟國際合作渠道、開發國際科技資源。2006年,科技部發布《“十一五”國際科技合作實施綱要》,提出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其活動。2011年,科技部以規劃的形式發布《國際科技合作“十二五”專項規劃》,指出要提高我國在國際科技組織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進入“十三五”時期,國際科技合作演變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在《“十三五”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中進行全面部署,同時鼓勵參與新興國際科技組織的創立與發展。
國務院在2013年發布的《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對開展計量國際比對、制修訂計量技術規范、國際計量交流合作、全過程計量人才培養等做了全面部署,而這些重點任務與積極參加國際計量組織有著密切的聯系。
總體來看,我國從科技創新發展、人才培養,以及計量發展規劃等各個政策視角,均指出了參與國際科技組織的重要性。
三、國際計量雙多邊合作現狀
(一)國際計量技術雙邊合作
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的快速變革,各主要發達國家都把國際合作作為創新驅動、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和手段[2]。我國各級計量技術和管理機構在積極與發達國家開展計量技術領域的科研合作時(表2),也深度參與了國際組織活動。截至目前,我國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65份計量合作協議。例如,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后簡稱“中國計量院”)除了與美、英、德、澳等發達國家簽署合作協議以外,還與泰國(2005)、巴西(2011)、南非(2015)、土耳其(2017)、柬埔寨(2016)等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4]。其他省市計量科學研究院或相關主管部門也積極與國外計量相關機構開展合作,如上海市計量科學研究院、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等。
(二)國際計量技術多邊合作
當前,與計量技術相關的國際組織包括:國際計量局(BIPM)、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中國計量技術機構始終瞄準國際計量科學前沿,積極參加國際組織有關工作和活動,對提高中國計量的整體影響力和話語權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1999年,我國在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和國家計量院院長會議上簽署了《國家計量基(標)準互認和國家計量院簽發的校準與測量證書互認》[1]。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計量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獲得國際互認的國家校準與測量能力( CMC)達到1615項。2015年,中國計量院與國際計量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17]。2016年,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培訓中心(示范)正式在北京成立,這是OIML組織自成立以來在全球創建的首個培訓中心,是我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間合作的重要成果,其不但能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法制計量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還能形成示范帶動效應,促進各成員國的能力共同提升。2019年,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正式接任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主席,任期三年。
此外,我國還同一些區域計量組織(RegionalMetrology Organization,RMO)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全球共有6個主要的RMO,包括非洲計量組織(AFRIMETS)、歐洲計量合作組織(EURAMET)、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海灣計量聯合會(GULFMET)、歐亞計量合作組織( COOMET)、美洲計量組織(SIM)。此外,還有一些區域法制計量組織,如歐洲法制計量合作組織( WELMEC)、亞太法制計量論壇(APLMF)等。
2016年5月,中國計量院成為COOMET組織附屬成員,對于支撐我國推動計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作用[16]。2015年,中日韓三國國家計量院續簽ACRM諒解備忘錄。2018年,中國計量院還與瀾湄五國簽署計量合作聯合聲明,構建了多層次政府間計量政策信息溝通交流機制[18]。
四、政策建議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我國正處于計量基準的量子化和國際計量變革的重大機遇期,計量技術機構應以全球視野積極謀劃和推動計量科技創新,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做好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工作:
第一,鞏固和拓展與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計量雙邊交流和合作機制,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鞏固與周邊國家區域創新共同體合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多邊和雙邊量值比對等實質性合作。深化“一帶一路”計量國際合作機制,充分發揮計量合作在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積極拓展在重要雙、多邊議題設置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基礎性作用;主動設立計量聯合研發項目,開展計量標準和測量方法的國際聯合研究,促進量值國際等效一致。
第二,把握計量變革契機,集中優勢創新團隊、管理專家開展現狀研究和戰略預判[3]。加強面向各行業、各領域計量需求的基礎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計量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全球計量創新網絡,逐步參與和主導有關國際建議、導則和技術文件的制修訂工作。加快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參與和推動國際計量互認制度建設,更好地發揮計量對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性作用。以開放合作的態度,組建全國性的國際計量技術合作聯盟,加強區域和周邊國家的需求調研和信息共享,開展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國際計量合作。
第三,高度重視國際計量組織的任職,積極培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組織人才。選拔一批計量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等到國際組織進行鍛煉,使其熟悉計量國際組織運行規則,參與國際計量合作活動和重大事務的決策。出臺國際組織任職人員保障和激勵政策,鼓勵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到國際組織任職,持續擴大我國計量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第四,鼓勵我國各類計量工作者,尤其是各省市計量技術機構招收的博士、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積極參加國際性計量會議,包括投稿、研討、作報告等。積極吸引計量領域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來華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響應“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四項行動計劃,通過不斷與各國計量技術機構、國際計量組織的交流,開辟新的國際合作渠道。
參考文獻:
[1]盧敬叁.計量科學技術的國際交往與合作[J].工業計量,2001 (2):22-24.
[2]劉文婷.我國1 77項法定國家計量基準:約65%達國際先進水平[EB/OL].(2017-11-29)[2018-07-02].http: //flnance.sina.com.cn/roll/2017-11-29/doc-ifypathz7168536.shtml.
[3]任孝平,楊云,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際科研合作現狀評價研究[J].中國計量大學學報,2018 (04):411 -416.
[4]楊帆,陳平,車薇娜,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2009-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7 (12):18-21.
[5]鄭華欣.中荷簽署計量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J].中國計量,2013 (06):25.
[6]中國計量院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簽署計量科技合作協議[EB/OL]. (2012-10-17) [2020-01-30].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 2101 7/083914.shtml.
[7]中國質量新聞網.中國計量院與英國物理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EB/OL]. (2016-04-19)[2020-01-30].http: //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6-04/19/content_2821850.htm.
[8]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EB/OL].(2009-06-17) [2020-01-30]. http: //www.cima.org.cn/article.asp?classid=3&id=7766.
[9]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與澳大利亞國家計量院簽署合作協議[EB/OL]. (2010-09-01)[2020-01-30].https: //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7a773ac98dec3a2552d86947cf299695&site=xueshu_se.
[10]中國計量院與土耳其國家計量院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EB/OL]. (2010-09-01)[2020-01-30].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 7/mll/3015.asp.
[11] 《上海計量測試》通訊員.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與南非國家計量院簽署合作框架協議[J].上海計量測試,2016 (06):2.
[12]江蘇省計量院與南非國家計量院簽署技術合作框架協議[EB/OL]. (2017-01-03)[2020-01-31]. 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17-01/03/content_3788631 .htm.
[13]福建計量院與南非國家計量院簽訂技術合作框架協議[EB/OL]. (2016-11-30) [2020-01-31l. http://www.hxfzzx.com/201 6/1 125/40715.html.
[14]蘇紅.邁出國際化重要一步《中國計量》雜志社與荷蘭國家計量院達成戰略合作[J].中國計量, (2005-10-27). https: //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ILA200512004.htm.
[15]廣西質監局與柬埔寨國家計量中心簽訂合作協議[EB/OL]. (2017-04-26) [2020-01-31]. http: //www.gxjly.cn/index.php?r=news/view&id=445.
[16]李孟婉,中國計量院成為歐亞計量合作組織新成員[EB/OU. (2016-05-03) [2018-07-05]. http: //epaper.cqn.com.cn/html/201 6-05/03/content_63298.htm?div=-l.
[17]中國計量院與國際計量局在京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EB/OL]. (2015-11-10) [2020-02-Ol].http: //www.chinajl.com.cn/redianjujiao/1270.html.
[18]中國計量院與瀾湄五國簽署計量合作聯合聲明.[EB/OL]. (2018-09-07) [2020-02-01]. https: //www.sohu.com/a/252397193683469.
作者簡介:宗世敏,男,1985年生,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計量管理、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