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王瑋娟
近期,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面加強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管理,嚴格執行食品原料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落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責任,聚焦輿情,積極做好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毫不松懈地抓好冷鏈食品疫情常態化防控,有效防范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污染風險。
聚焦冷鏈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部署
在落實上海市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市場監管實際,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秋冬季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召開全市市場監管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加強工作部署,要求各區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加強冷鏈食品信息追溯管理、加強重點場所、重點產品的病毒監測,要求各區組織開展專項檢查,其中對大型水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市場)、冷凍冷藏肉類、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進博會食品冷庫要做到全覆蓋檢查組織,按照《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落實“凍品入庫前必須消殺、作業人員必須做好防護”的“雙必”措施。同時,根據國務院255 號文的要求,第一時間轉發各類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督促落實消殺及證明查驗義務。
截至11 月10 日,上海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4.5 萬人次,檢查食品經營單位14.7 萬余家,對發現的問題均已責令整改。
聚焦風險開展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為有效防控秋冬季可能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強化冷鏈食品風險監測與管控,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了《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做好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日常監管工作和監督抽檢等開展冷鏈食品及環節采樣等工作,強化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重點產品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時,從10 月30 日起,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大型農貿市場、超市等重點場所,以進口冷凍肉(禽)、冷凍水產品為重點產品,開展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檢測。截至11 月10 日,開展冷鏈食品采樣檢測共計991 件,其中,食品表面508 件,外包裝483 件,均為陰性。
為提高冷鏈食品風險監測的針對性,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11 月4 日組織專家召開風險研判會,并以專家提出的源頭消殺與高風險人群控制兩個重要方面為核心,加強從業人員衛生防護、督促強化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的環境衛生管理、加強政府和科研院所實驗室食品新冠病毒檢測能力建設。
聚焦信息追溯著力提升冷鏈食品監管效能
依托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全程追溯,提升食品安全監管的精細化水平,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8 月制發《關于加強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的通知》,要求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主體責任,依法如實記錄并保存食品及原料進貨查驗、出廠檢驗、食品銷售等信息。將采購、銷售的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相關合格證明以及供貨者(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和憑證,按要求上傳至“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同時,發揮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數據優勢,梳理涉及進口南美凍蝦的相關追溯信息2 800余條,涉大連的食品原料信息5 228條。
聚焦“進博” 全程閉環全力保障冷鏈食品安全
根據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工作要求,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制定了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專項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并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動態調整、部門協作”的總體思路,強化“進博會”食品企業的“人員、物品、場所”管理。
統一評估審核,前移監管關口針對館內77 家食品經營企業自身既有供應鏈體系的實際,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食品原料和供應商對接,保障食品原料統一供應,明確冷食、熱食,原料、成品、半成品和運輸等時間、溫控要求。
統一培訓指導,壓實各方責任細化落實冷鏈食品原料疫情防控要求,加強供博企業和監管隊伍的“雙培訓”,并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提升服務保障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各部門協同作戰能力。
統一駐點保障,實現內外聯動實施1 級全程駐點保障,對每批次食品原料開展24 小時監管。
統一車輛封簽,規范發貨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監督企業落實備貨、貯存、裝車、發貨、轉運五個環節要求,食品加貼統一標簽,運輸車輛加扣唯一封簽,確保食品供應信息和物流配送信息同步納入監管系統。
統一綜合巡檢,落實閉環管理運用餐飲單位視頻監控預警系統,實施監督館內餐飲企業落實從業人員著裝、操作規范及環境衛生等安全要求,全方位保障展館內食品安全。
據悉,上海市還發布了《關于對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實行中轉查驗的通知》,要求自2020 年11 月16 日零時起,從上海口岸入關,進入市內儲存、加工、銷售的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應當進入中轉查驗庫進行核酸檢測和外包裝消毒。提貨應到網上進行預約(www.sipg.com.cn)。
下一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按照上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冷鏈食品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供稿: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