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九八屆高中一班的同學聚會。畢業后大部分同學已經有二十年沒有見面了,接到通知,同學們如約而至。
菜上齊了,已經在路上的文靜嫻還沒到。這時,班長趙楠手機響起,對方急切地說:“你好!我們是交通隊的,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同志被摩托車撞了,肇事者逃逸,傷者生命垂危!已經轉送醫院,她手機顯示你的電話,你是他什么人?能馬上過來一下嗎?”
趙楠接到消息,和同學們通報了一遍。集體當即決定馬上去醫院探視。同學們趕到醫院,只見文靜嫻平躺在移動病床上,頭上的紗布鮮血滲出,趙楠叫她的名字,居然沒有一點反應。醫生問:“誰是他的家人?手術需要簽字。病人需要馬上手術,請預交三十萬費用!”聽了醫生的話,同學們竊竊私語。趙楠說:“她的丈夫已經去世,兒子在外地工作,北京并沒有親人。”趙楠向醫生說明情況,毅然決定:“我來簽!” 簽完字,他抬頭說:“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我提議大家湊錢,我出5萬!” 建議得到響應,大家趕回家你三萬他兩萬地把錢送到醫院,很快湊齊了三十萬元預交款。
大家湊錢搶救自己的同學,在醫院成了一道風景,也成了美談。一位醫生贊嘆不已:“同學20年沒有相見了,可一旦遇到事情,都一起出手相救,同學的感情確實純真!”
文靜嫻的手術進行得順利,住院期間同學們輪流守候在病床前。她醒過來那一刻,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自己為何躺在醫院。趙楠說:“你可醒了!把我們嚇壞了!”“你們是誰呀?我好像認識你們。”文靜嫻問道。同學們開始自我介紹,哦,那些不能忘懷的名字,她仔細辨認,看出了當年的痕跡。
當醫生告訴她,說是同學們合力出錢救助她的事情之后,文靜嫻拉著一個女同學的手哭著說:“謝謝你們救了我。”在這個不輕易借錢給人的年代,同學們絲毫沒有考慮是否能夠歸還,湊出這么大一筆搶救費用,這是多么寶貴的情誼呀!
文靜嫻給遠在深圳工作的兒子打了電話,兒子風風火火趕了回來。在征得醫院的同意后,大年初一,文靜嫻在病房里舉行了認親會,病房正中掛上一個寫著福字的紅燈籠,床頭柜上擺滿了果品和花生瓜子。認親會三個大字貼在墻壁上,非常耀眼。
文靜嫻說:“春節是親人相聚的日子,我要用這一天,讓兒子記住這一個個親人,是他們在關鍵時刻救了我的命!”
在媽媽的指引下,兒子認下了所有的“舅舅”和“姨”。文靜嫻說:“以前,我孤兒寡母,覺得孤單,從今后我一下有了這么多親人,再也不孤單了!我這是因禍得福啊!”
兒子還清了為母親墊付的治療費之后,又給每一位舅舅和阿姨送上了新年祝福和紅包。
作者簡介:任貴英,系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余篇。2020年獲得中國微篇小說第五屆遠進書法杯大賽金獎。
(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