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當今時代背景下大眾對身體健康的要求更高,加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大眾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需求更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將醫療衛生事業落實壓穩,就要做好醫學后備力量的培養工作。所謂醫者仁心,醫學類學生作為人類健康的守護者和建設者,做好該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肩負著更大的使命與責任,對社會具有現實意義。文章主要研究新時代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闡述做好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提出如何做好醫學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旨在通過加強和改進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增強醫德醫風建設。
關鍵詞: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若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么醫者則是人類健康的工程師,賦有“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稱頌,這些俗語表明醫療行業的從事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而醫學生是成為醫者后備力量,是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故而,醫學教育不僅只是培養學生扎實的醫學專業知識,更要做好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具有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實際的醫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傳統、全員教育意義不高等問題,影響醫學生的教育教學效果,這樣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導下,落實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培養兼具職業道德和人道主義精神的醫護工作者,正是在醫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話題。
一、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問題
(一)思政教育模式傳統單一
傳統的教育模式會導致學生興趣不高,思維僵化,加上醫學類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制長、學業任務重,心理壓力大,且自我意識較強,這種教育模式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煩勞的課業壓力下,而許多醫學類學生也不愿意自覺學習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知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形式單一。醫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低是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分散的,不被視為一門系統的專業教育課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不高,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上課形式單一的思政課往往被學生當成獲取相應學分的必修課程,而未能充分意識到其對人格品質、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作用[1]。
(二)側重政治理論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不足。大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側重政治理論學習、愛國主義教育、三觀引導等方面,往往忽略和醫學的職業道德結合起來,缺乏實用性和吸引力[2]。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政治課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法律基礎知識普及和一些思政實踐活動來實現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解決醫學生在具體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內容,這將使醫學生很難得到正確有效的引導,從而對其職業道德的建立和思想政治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
(三)未發揮全員教育的作用
輔導員由于身兼數職、雜事繁忙各種原因,沒有做到全心全意地撲到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導致思想教育工作固步自封,不能及時跟上學生與社會的需求,而其他任課老師主要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很少涉及職業道德方面的思政教育。這些因素都使得醫學生思政教育的低效甚至無效。
二、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是高校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這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高校必須肩負的責任與使命。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主導措施。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建設者。醫學類院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職業責任感,還能使學生了解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規律,使學生從更高的思想起點考慮整個行業的發展,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有效促進整個醫療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建設良好醫德醫風的必然要求
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業宗旨。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仍存在一些人唯利是圖三觀歪曲背離自己的擔當使命,這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息息相關。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和實踐中的問題[3]。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引導每一位大學生成長成才,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和素養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為建設良好的醫德醫風打下堅實的基礎。之所以強調醫務人員的思想道德培養,是因為這個群體的工作性質非常特殊,他們的工作對象是人,工作任務是救死扶傷,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有優秀的醫療手段和醫療能力,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并給予病人人文關懷。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將醫學技術教學與職業道德培養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醫學生的責任感,樹立醫德醫風,保證醫療工作領域的良好工作環境。
(三)助于破解醫學生“刻板印象”
醫學是一門專業技術性較強學科,必然醫學類院校和學生在專業技術、學業上投入精力與時間較多,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呈現的“邊緣化、不重視、學生無所謂”等消極看法。新時期的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避免“刻板印象”的烙印,深挖與醫學生息息相關的文化領域,走出泥潭,以時代精神為引領,加強醫學院校文化建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魅力[4]。
(四)益于醫學生身心健康
高校是培養學生成材的重要基地,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搖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首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同時使其轉化為學生強大的精神動力,使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中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夠以充沛的精力、高昂的熱情和堅定的意志去直面未來。因而,這些無疑可助益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3]。只有這樣,醫學生畢業后進入醫學崗位,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在使用高端設備和先進技術進行治療,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全面提高醫療質量的同時,還能幫助醫學生進行自我的心理健康調節,能有效幫助學生愛崗、樂業,更好地投入到救死扶傷工作中。
三、做好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加強管理,把德育納入學生績效考核
管理是組織用來協調他人的活動。把管理應用到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把德育對學生進行績效考核,將學生的行為準則標納入管理制度,以班級為單位,班委負責制,小組連坐制,對學生學習、思想、實踐等進行動態監督與管理,及時解決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期最優地實現醫學生培養目標的管理方法。另外,加強全過程嚴格管理,實行獎罰分明,德育合格學生應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獎勵,如獎金、證書等;不合格學生應給予諸如警告、開除學籍、扣押畢業證等懲罰。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先導誨化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5]。一要堅守理想信念,深入對學生進行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導與教育,通過理念灌輸與不倦教誨,讓醫學生的聰明才華與青春在全面健康事業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二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醫學生把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拴在一起,樹立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和榮譽為恥的榮辱觀,把“國家興旺匹夫有責”作為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行動指南。
(三)以專業學科為抓手,充分發揮全員參與思政教育
醫學院校應以專業學科為基礎,結合專業特點,做出不同的教育方案,動員全體教職工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來,針對臨床與非臨床學生,專業任課老師做好相應的專業思想教育,同時輔導員要與任課老師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合力,引導學生樹立專業自信的同時做好思想穩定工作。在實際的思政教育中,以專業輔導員為工作中心,統籌結合校院部學生組織,積極統籌協調各個醫療相關專業,開展全員性的思政教育,加強學生的思想素養和道德培養教育,堅持以專業學科為抓手,統籌兼顧,將醫學類專業課的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切實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開展全員性的思政教育。
(四)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介質完善思政教育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就需要培養的學生不僅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這就需要學校提前做好心理干預工作,以問題為導向,完善心理健康網絡建設,建立健康檔案,以宿舍為單元,把心理健康工作做到細處、實處,從把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入校園活動,以心理咨詢室為依托,借助院校的得天獨厚的醫療衛生環境,不斷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心理健康教育為載體,保證學生思想不落伍、思想沒有偏差,進而培養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
(五)以職業道德教育為契機做好思政教育
醫學生未來的就業去向大多是從醫,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與責任。在校期間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仁愛之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德信念。尤其是在當今環境下,醫療行業的利益化是顯而易見的,這對還沒有最終確定世界觀、醫學價值觀和醫療衛生道德觀的實習醫學生來說,金錢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這樣會激發醫患之間的兩相沖突,引發的醫療糾紛頻繁發生,加劇職業道德的滑坡,在此大環境下就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保證醫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
四、結語
當前,醫德醫風問題的突出,做好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在必行。醫學類院校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抓住問題的根源,提出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切實為建設良好醫德醫風、人類健康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超.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1期.
[2] 楊志昌.新形勢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25.
[3] 王立仁,張小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12月第6期.
作者簡介:宋梅(1987.06- ),女,白族,貴州畢節人,碩士研究生,助教,貴州醫科大學,研究方向:思政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