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洺萩講師和茶文化作家,在茶的世界浸淫十幾春秋。企業文化和品牌顧問。上海交通電臺常年訪談類嘉賓。日本綠茶協會特邀法人會員。荷蘭Solidaridad可持續發展公益機構茶項目專家組成員。上海市中國陶瓷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經《碧巖錄》,意指透過修行改變了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都能以平常心對待;《日日是好日》是日本森下典子寫的書,講的是她以日本茶道為修行媒介給她帶來的15 種幸福;《日日是好日》也是由書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在學習茶道的過程中,經歷的人生種種境遇和感悟。
森下典子寫道:“人生諸事,讓人猝不及防。起起落落都是日子。”
“日日是好日”如同“活在當下”,聽周邊人說的很多,我也不斷覺知,提醒著自己,不要變成一句口頭禪就好。把一句話落在生活的踐行中,容易嗎?太難。
十幾年我寫過一本書叫《綠茶地圖》,給我此書寫序的春霞在廣州給我發微信:“有空看下這部電影,我在里面看到了你的影子。”陽光燦爛的周末午后,我泡了一杯茶,打開了平板電腦,一氣呵成看完了《日日是好日》電影,就著眼淚喝盡了杯中茶,春霞從中看到了我的影子,而我則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半生。
電影里的典子,20 來歲懵懵懂懂地去學了日本茶道,不明就里地跟著老師學了繁瑣的規矩,不知道學這些有什么意義。但是又總覺得應該要學,因為有些聽起來很樸素的話、看起來很簡單的句子似乎蘊藏著很多的深意,像有種說不清楚的魔力吸引著她。日本茶道的核心就像她老師說的“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把形做出來了,之后才會有心”。她和所有年輕人一樣,都不屑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大腦轉個不停,出現了無數個為什么。終究,她不用腦子跟著老師去做了一個個手勢、一件件事情,做著做著,忽然有一天,她發現自己在身體感受中體會到了什么叫作一氣呵成、自然而然;做著做著,她發現自己在寂靜中聽見了四季自然的聲音,是風聲、雨聲、葉落、花開,是室外叮咚的泉水聲,是面前熱水和冷水注入杯中發出的兩種聲音……
當她開始關注四季變化的時候,她漸漸成熟,無憂無慮的日子正在漸漸遠離,感情不順利,工作不穩定,就連最親愛的父親也去了天堂...... 曾經年輕的典子在日本茶道的儀式里體會著四季和生命,曾經年輕的我在茶世界自然的行走停留中體會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關于情感離別的苦難經常撕裂著自己的心,開始追問,活著的意義和生命到底是什么?無常是常,常是無常。剛剛分開的擁抱,下一秒可能就是永別,在時間里,悲歡離合的故事沒有一秒不在發生,在時間外,寂然無聲……
我的皮夾里留著一張父親在海邊嬉水的照片,笑意盈盈。當我看到電影里典子的父親站在海邊,典子在想象中和父親痛苦告別的鏡頭,我的淚水噴涌而出。再一次面對母親的離去后,從來沒有過的那種感覺,從此天成了我的父親,地是我的母親……日子是需要繼續的,珍重生命,一點點走出,去真實理解相死而生的道理,對我而言,真的是借了一杯茶,像是我靈魂的依托,感謝這杯茶的陪伴。
回想當年我不經意走進茶的世界,就像被茶靈牽引,好奇和喜悅著,像看到了一點點的光,吸引著我一步步走進去,推開門直至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光匯聚成了大無垠。20 多年了,只要有空余的時間,我就會走進各地茶區,借著這株植物在不同風土里的特性,再經人的加工調理,讓我從這片葉子里體會到了一菩提、一宇宙。也伴著我走過了人生不得不面對的生離死別、痛不欲生的時刻。
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這片葉子究竟為何如此讓人癡迷?它的存在不僅滿足了人的口、舌、眼、鼻之欲,那綿綿氣息似能夠直達靈魂深處。在水里死過去又活過來的舞蹈,讓善于想象的人類觸摸到了生命的狀態,那無法琢磨的靈動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是所謂的“當下”。那些止語的品茶行為,也是因為在每一杯味道不可能相同的茶里,語言成了多余,而沉默卻擁有了巨大的力量。
茶人們經常舉行的“一期一會”,就是在不斷提醒“一生一次機會”,即使聚集相同的人進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會一樣。人活在世上,總有一天會遇到無法再次相見的事,所以,每一刻都真誠地去擁有那個時光,全然全情地去投入,感受著每一瞬間的氣息和能量,但你又會覺得沒有了時間,乃至感覺不到自己,有種到了“空”性的喜悅。而那種喜悅,會覺得生命像一股甜蜜的河流,通過自己的身體,感動得想流淚。
在茶里,曾經的曾經,偶然的偶然,我體會過這樣的滋味,和一杯好茶的對應共鳴,讓自己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幸福,通體的舒坦,甚至會流下眼淚。我期盼著自己,能再一次體會這樣的感覺,或者不該有期盼,只是活在當下。
日日是好日,生命真是如此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