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華
摘 要: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關于體育運動,是比較劇烈、競爭性比較強烈的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全情況,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小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所以要求教師做好安全防護工作,以小學生的安全情況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小學體育;安全意識;培養方法
小學的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和身體素質,是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載體。但是,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安全情況和運動損傷等是不可預料的。為了解決這些情況,下文主要從學生的安全意識來減少體育課中事故的發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安全防患意識逐漸得到學校的重視,體育教學不僅僅是運動的代名詞,也是安全的代名詞。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安全意識培養的方法
1.從實際出發,提高安全意識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自身要具有安全防患意識,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身教育責任感。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保護思想。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會以活動為由,進行一些小打小鬧,教師要教導學生這些是不允許的,告訴他們掌握其中的分寸和力度,活動可以,但是要以安全為第一的準則。另外,體育教師要教一些簡單的體育動作,在教學之前,教師要考慮好每一位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身體的協調性,從實際出發,保護好每一位學生的安全。通過以上的教育和安全意識的講解,學生會逐漸理解到這些不安全的行為是錯誤的,會提高安全意識對自身的制約,提高安全健康的思想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1]。
2.加強安全教育,促進防范需求
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小學生的紀律情況往往是最棘手的,教師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維護好課堂紀律。為了保證體育課堂能夠安全地開展,在上課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樹立自己的威信,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聽從自己的安排。小學生可能是比較叛逆的,體育教師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認真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力求與學生融洽相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學會從學生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妥善處理好教育問題和課堂違紀等問題。課堂教學氣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關鍵之處,教師要加強安全意識,從實際出發,提高小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關于體育活動中的一些技術動作,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教導,讓學生進行練習,明白其中的過程和步驟,促進體育工作的開展。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安全意識的培養的措施
1.樹立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小學生的教育知識點一般都集中在教育層面,對于安全意識的理解是比較淺薄的。在此基礎上,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教導工作,培養小學生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學生如果了解了自我保護意識,對于安全的理解內容就提高了一部分,從而形成自身安全意識。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體育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案來向學生展示一些比較具有針對性的安全意識內容。也可以利用視頻展示、圖片展示等方法向學生簡單明了地展示安全內容,同時也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關于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關于多媒體的知識,體育教師要考慮好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他們的知識為出發點進行教育輔導,提高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推動體育活動的訓練和體育教師的指導工作[2]。
2.深化教學結構,豐富課堂內容
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也是對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的一大促進,體育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活動興趣和活動意識為出發點,促進學生體育活動。體育教師要學會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通過體育基本知識的領導和知識技能來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活動不僅僅是學習的活動,也是知識的鍛煉,教師要提高學生對體育基本知識的理解和安全意識的理解,促進其活動鍛煉興趣。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守意識,樹立自身的安全防患意識,以積極上進、精神飽滿的態度參加體育訓練[3]。在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豐富課堂內容,也是體育教學成果的一種展示,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體育教師要做好安全意識的教育工作,深化教學結構,在維護安全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健康的引導,幫助小學生能夠真正地實現德智體美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安全問題長久以來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體育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高度重視安全教育的防護與管理,用合理、安全的教育方法來引導學生,提高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毛同崗.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9,87(21):89-90.
[2]王軍.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8,34(9):56-57.
[3]李建霖.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其培養[J].考試周刊,2019,76(12):122.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