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利 焦昱清(鄭州商學院)
洛陽開放型經濟在中歐班列開通、自貿區建設等規劃相繼實施后,進入了發展“快車道”,但發展中還存在著開放時間較晚,開放型經濟平臺發展尚不完善,原有重工業發展緩慢且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一系列問題,還需要對洛陽市開放型經濟發展作進一步的研究。
近年來,洛陽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開放體系,以高水平的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總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進步。在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現已呈現出外貿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加、外貿進出口交易額、交易種類不斷提高、國際市場覆蓋面不斷擴大、新興市場不斷多元化開拓等新態勢。同時,洛陽市得益于中歐班列的開通、自貿區設立等政策帶來的機遇,對外貿易伙伴持續擴增,進出口商品種類不斷增加,發展至2019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創記錄的達到了23.7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約2倍。
外資已成為洛陽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洛陽市實際利用外資額占河南省實際利用外資額的27.3%,居全省第二位。在吸引外商投資中,洛陽完備的工業體系和良好的工業基礎是吸引國際大企業投資的重要原因。因此,重工業在外商投資總量上穩定保持最大份額。但隨著包括網絡科技、服務、新能源等產業的不斷發展,新興產業的實際利用外資額也在不斷擴大。自2016年自貿區設立以及各項措施不斷落地,新增外商投資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投資重點,顯示出外商對產業投資的新趨向。
洛陽市在堅持高水平“引進來”的同時也積極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建立更深層次的對外經貿合作關系,并依靠中歐班列等國際交通運輸的開通,使洛陽市出口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機械制造、綠色能源等優勢產業在部分國家市場占比較大,如在烏茲別克斯坦近90%的農業機械都為洛陽出口。另外,洛陽市對外投資中,截至2018年,在絲路范圍內的8個國家都投有項目,累計已達到了7642萬美元。在對外承包工程以及勞務合作方面,與沿線與12個國家或地區共累計承包各類工程項目26個,金額達到96.53億元。
1.區位優勢不明顯,對外貿易成本較高
洛陽地處內陸,對發展開放型經濟有著客觀上的地理劣勢,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外交通較為單一,且運載能力偏低,這直接導致了國際貿易運輸成本的提高和貿易流轉時間的增加,降低了商品的國際競爭力。貨物流轉地域的增加也增加了審批手續和時間,降低了流轉效率,使時間成本遠高于沿海和內陸邊境地區。而且從洛陽市的對外貿易實際情況來看,其對外貿易主要為工業機械和礦石、能源材料為主的工業產品,仍然需要通過傳統上的陸路、水路來運輸貨物,所以地理上的劣勢依舊明顯。
2.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單一,競爭力較差
洛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就被國家列為重要的工業建設基地,其重工業最高時曾占比超過80%。發展至今,洛陽對外貿易仍舊以工業為核心,出口產品也仍以綠色能源電池、機械制造、金屬冶煉等主導產業為主,并且技術水平落后于東部較發達地區。其中,進出口產品前五位的是太陽能電池、鋁箔、家具、固體礦物粉碎機、摩托車,多為初級產品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服務業和現代高科技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在洛陽進出口產品中占比仍然很低。因此,對外貿易結構的單一和商品結構低端化的特點,使國際市場競爭力也相對較差,對外經貿的活力不足,阻礙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1.外商投資環境有待改善
首先是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城市交通不便利,物流倉庫規格較低,無法保證各類貨物的安全存放,增加貨物倉儲風險。然后是表現在投資的軟環境上,法律法規不健全,使對外貿易沖突中沒有有效解決的依據;還有對企業金融服務不到位,易產生融資難而限制其發展;審批繁雜,效率低下,各方面的問題匯集,影響投資環境。
2.外資投資領域集中
洛陽市政府積極地展開招商工作,但外商投資領域還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投資項目基本以第二產業為主。港資是洛陽引進外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洛陽外資投資總額近40%,其中所投資的企業有豫港龍泉鋁業有限公司、洛陽豫港電力開發有限公司、一拖(洛陽)柴油機有限公司、洛陽東升軸承有限公司等,絕大部分分布在第二產業,體現出了洛陽外資投資領域的集中。相比之下,在高新技術等新興行業的投資較少。雖然在政府大力引導下,外商投資比例有所上升,但總體來看,缺少技術密集型、領頭型和高成長型企業的問題依然存在,外商投資領域較為集中的現象依舊突出。
對外經貿合作以對外貿易為方式為主,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以及對外的直接投資則占比較小。在“走出去”主體方面,絕大多數為重工業企業,如中信重工機械、一拖國貿、龍鼎鋁業等,其他產業的企業目前還未取得關鍵性的進展。在對外投資內容方面,貿易型對外投資占比很大,而對于高新技術和以科研為導向型的投資則偏少。其次,政府對“走出去”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強。目前,洛陽市以自貿區為試點,頒布了很多對開展境外投資中的相關企業在資金、外匯、納稅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但力度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支持力度依然不夠,特別在融資問題上。
1.優化交通網絡布局,提高互聯互通水平
交通網絡的建設有利于洛陽加強區域聯系,接軌世界市場,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首先,以自貿區為核心,要加快構建豫西北、晉南和關中城市群的交通連通,加快推進交叉型高速鐵路建設,全面融入國家交通運輸網絡及鄭州“蛛網型”高鐵網,實現短時通達北京和上海等東部經濟發達城市。其次,在高速公路網絡的建設方面,要加快拓展洛陽對西部地區的連通能力,使洛陽自貿區對內的輻射范圍更廣更深。再次,努力打造一類鐵路開放口岸,加快成為國際貨運流轉中心。最后,在航空運輸方面,增加通航城市,開發更多境外航線,實現了境外航線的常態化。最終,建設成空港、陸港、信息港等三港合一,多式聯運的國家級區域交通樞紐。提高互聯互通水平,進而推動洛陽開放型經濟發展進入更高層次。
2.優化貿易結構,提升出口競爭力
首先,要改善原有的傳統重工業。提升原有傳統工業企業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以達到增加國際競爭力,提高其產品附加值的目的。利用自貿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技術、人才、政策上的優勢,加強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強化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三者之間的有效聯系。其次,要結合自身在服務產業領域發展的比較優勢,找準自身定位,健全和完善服務產業體系,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擴大服務貿易的比例,更加完善洛陽對外貿易的結構。最終,使洛陽市對外貿易發展具有新的增長點。
1.加大引資力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吸引外資的基礎。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支持現代物流業建設,合理布局各類物流園區并采用現代物流管理機制,使企業在生產運營、運輸、倉儲等各個環節更為便利,信息交流更加通暢。其次,投資環境的改善還包括軟環境的改善。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建立融資高效、領域較廣的新型金融服務體系,充分運用金融的作用,推動投資環境的整體改善。要深化外商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過程,加強信息技術服務建設,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強對外資流向的引導
針對洛陽市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外資投入不足問題,政府應該加強對外資投向的引導。要鼓勵外商投資先進制造業。政府在推行鼓勵政策的同時,要提高落實能力,使外資企業同樣享受政策紅利,同時加大在服務業、高新技術以及智能化制造業方面的扶持力度,減少領域準入限制,并在相關產業推行優惠的稅收政策。要引導外商投資現代服務業。了解國家在金融、證券等領域的放寬度的同時,根據自身情況開放金融業、會計審計、評級服務等領域的限制,并及時的研究出具體的配套措施,以加強引導效果,在梳理篩選后選擇潛在優質外資,主動對接洽談。
促進企業對外交流,加強合作。政府要建立信息收集和交流渠道,構筑高效的信息整合平臺,及時為企業提供國際市場動態,促進企業的對外交流合作。支持傳統重工業企業通過共建技術產品研發中心,建立中外合資企業,承接國外發達地區技術型產業轉移的方式,助推優勢企業對外交流合作,最終轉型為技術型企業。要抓住自貿區成立契機,以開放政策來引領發展,創新政策落實方式,拓展貿易方式。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完善網絡貿易規則體系,優化電商營商環境、提升貨物流轉速度、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并為企業提供通關、融資、退稅、國際結算等上下游服務,打造面向世界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最后,要開展多維連動式開放格局,進一步擴大和增強與中歐班列沿線城市、沿海鐵港聯運港口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創建新發展模式,進行產業聯合和技術開發,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