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新
(甘肅省涇川縣農村能源工作站, 甘肅 涇川 744399)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涇川縣農業農村局領導帶領農業系統所有干部堅定落實黨中央、省、市、縣委有關部署要求,把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所有黨員在堅持和落實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縣上關于加強城區居民小區樓院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安排,縣農業農村局在做好單位內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及時動員黨員干部,積極行動,規范設立檢測點6個,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檢測點由黨支部牽頭負責,組織黨員干部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緊盯堵源頭、防擴散等重要環節,在責任區域挨家挨戶摸底登記,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群眾身體健康情況。蹲點值守期間,加強宣傳疫情防控相關內容,對進出居民逐一登記,積極引導和勸阻群眾無特殊情況不外出、不串門,不集會、不聚餐,確保疫情防控情況“早發現、早報告”,真正做到“不漏一人”,盡最大努力使防疫摸排及蹲點值守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近期部分專家建議加強農村廁所管護,助力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同時,當前各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也要根據本地疫情防控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強化廁所清潔衛生,做好廁所糞污處理,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衛生如廁,預防疾病和控制病原微生物傳播。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廁所管護,助力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對疫情防控期間農村廁所的使用和管護提出相關措施,并提出其他防控建議。
加強農戶廁所清掃,經常通風換氣,不堆放雜物,保持清潔衛生,做到地面不見垃圾、便器不見糞漬,疫情防控重點區域應日掃日清,及時對便器、洗手臺、門把手等可接觸處進行消毒,使用過的廁紙應及時清理或裝袋密閉收集。加強農村公共廁所日常衛生保潔,適當增加消毒頻次,公廁周邊做到無垃圾、糞便、污水、雜物等。對確診病人或疑似病人使用過的廁所按照防控要求進行專業消毒處理。
應經常檢查廁所化糞池、下水道、排氣管等相關設施設備,對破損、滲漏的及時進行維修,三格式、雙甕式化糞池應加蓋板密封,確保糞便無害化。如發生糞污外溢,應向外溢糞污中加入足量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等進行處理,并及時清理。使用旱廁的農戶,如廁后應及時用細沙土、干爐灰、秸稈粉末等覆蓋,防止糞便暴露。疫情防控期間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清掏和轉運。確需清掏的,對于三格式衛生廁所,不得取用一、二格的糞液施肥,適時清掏第三格;對于雙甕式廁所不得取用前甕的糞液施肥,適時清掏后甕。在清掏過程中,做好人員防護和糞污密閉轉運,防止糞污外泄。嚴禁隨意傾倒或直接排放糞污,未經處理或處理后達不到無害化要求的糞污不得還田。
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加強文明如廁、廁所日常管護、衛生防病知識等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倡導飯前便后勤洗手、講衛生、疫情期間外出戴口罩、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大小便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在疫情防控重點區域,倡導農戶盡量不共用、混用廁所。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強對全年農村改廁工作謀劃,總結分析和科學論證當地農村改廁技術模式,研究完善技術要求和標準規范,做好改廁方案設計和施工計劃安排。通過各種媒體、明白紙、村頭路邊宣傳欄和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村廁所革命的重要意義,提升農民群眾改廁的積極性主動性。采取互聯網、新媒體教學等方式,加強對改廁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村改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分散施工作業,避免開展人群聚集式的集中改廁,為確保今年底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打好基礎。同時,全面整治環境。以村級保潔員、公益設施管護員等人員為主體,對農村房前屋后垃圾亂扔、柴草亂堆、污水亂排等“臟亂差”突出問題進行整治,對垃圾投放點要及時清運并進行消毒。增設隔離人員專用垃圾收集桶,密閉投放,分類管理。所有村民要保持院落、廁所和個人衛生干凈整潔。
村“兩委”要成立防控工作隊,加強對居家隔離等重點人員的常態化巡查和日常服務,有異常情況做到第一時間核查、第一時間處置,對于處置困難的,快速上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事由拒絕、阻礙隔離等防控工作,對不配合的,公安機關依法依規采取強制措施。
嚴禁采購、加工經營、販運、食用野生動物。管控好畜禽和寵物。
充分利用鄉村大喇叭、微信群、通訊運營商手機信息推送、宣傳單(冊)、橫幅等方式,加強村民健康教育,普及防疫知識,提高村民防控意識,引導村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定,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外出戴口罩,家中勤消毒,日常多洗手,居家不會客,不隨意吐痰,與他人接觸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病毒感染。同時,引導村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另外,建議農村利用“大喇叭”、移動音響適時播放戲曲、音樂等,緩解村民的不安情緒。
推行生活物資集中代購,采取“群眾需、社統計、村上報、鄉調配”的方式,確定專人負責全村物資采購,逐戶送貨上門,最大限度減少村民出行和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