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梅嶺街道雙溝小學 陳月琴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下,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數學作為促進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課程,在學生學習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加強對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探索符合小學生發展特征的教學方法開展數學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第一,聯系生活實際。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學科,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價值。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就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生活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第二,明確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就需要明確教學目標,以目標為主線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和指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明確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第三,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綜合實踐的機會,促使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要求以提升學生創造力為核心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摒棄傳統低效的教學方法,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堅持以生為本,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數學課堂變得扎實、有效。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全面的掌握,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學研究表明,在課堂上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積極的態度體驗, 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構建情境的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圓錐”這一內容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筆者就設計了制作和尋找圖形的小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和發現圖形的特征及規律,并嘗試運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圖形,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將抽象問題具象化,讓學生更輕松地接受數學知識。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創新教學手段,以吸引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面積計算公式,只會讓學生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的提升。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就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演示,這樣一來,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認真觀察動畫中的圖形,從而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總之,數學課堂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是課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認真研究教材內容,不斷挖掘其中的數學思想,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傳授學生數學學習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和學習習慣,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