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苴鎮德耀小學 朱桂兵
著力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引性方向,是教師設計教學環節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學中的任何細節都應該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包括課堂提問環節。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推動學生的發展,我們選擇課堂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用問題推動學生去探索和思考,用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學會思考是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一點,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學生要結合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達成兩者間的關聯,這其中,思考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妨嘗試給學生一些整體性強的大問題,用問題推動學生去思考和探索,讓學生在解決大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整體思路,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力,也能帶給學生必要的學習經驗。
例如在“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我在備教材的時候發現求圓柱的表面積其實是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圓柱表面只有三個面,其中兩個底面是圓,而學生之前已經具備了求圓的面積的能力,所以問題就落在如何求出圓柱的側面積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直接出示課題,并提供給每一組學生一個圓柱體模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學生首先是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進行了交流,他們交流的焦點集中在如何求出圓柱的側面積上。學生提出可以將圓柱的側面剪開還原成長方形,還有的小組決定將圓柱的側面滾動一圈展開成平面,最后都成功地將圓柱的側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發現這個長方形的兩條邊分別是圓柱的高和圓柱的底面周長,至此,問題成功解決。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剖析和分解問題,而是直接將一個大問題推向學生,這樣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不但增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為他們積累了很多學習經驗,對于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言,類似的教學不僅是著眼于一個具體的問題解決,更是促進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依托。
對于學生來說,思維創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首先要推動學生的思維發散,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達成思維創新。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中,我們要帶給學生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圓的面積”的教學中,我由引導學生猜測圓的面積與什么因素相關入手,將問題推向學生: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并引導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研究,因為沒有具體的方案,所以學生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自己去制訂研究方案。學生有幾種不同的想法:一些學生決定畫出幾種半徑不同的圓,再想辦法算得圓的面積,然后通過數據分析來看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一些學生決定從圓的模型出發,想辦法像求圓的周長一樣將圓轉化為已知的圖形來求面積。在分組活動的時候,我參與了小組活動,引導他們嘗試將圓平均分成更多的份數,學生在操作中發現隨著分的份數越多,圓越來越接近一個長方形。學生活動之后,我引導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研究過程,學生從不同的思路中得到了很多啟發,并成功推理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開放性的問題給了學生更廣泛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思維盡可能發散,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創新就成為常態,這是學生核心素養獲得提升的一個重要體現。
核心素養中涵蓋了科學精神這個要點,其中包括推動學生的審慎性思考,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延展性的問題,讓學生去觀察和比較、辨析和思考,這樣可以有效促成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
例如在“認識公頃”的教學中,我結合公頃的定義和學生一起認識了這個新的面積單位,體驗到1 公頃相當于一個邊長為100 米的正方形大小,并結合實際情況體會了公頃這個單位適用在哪些范圍內來計量面積。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公頃這個單位和之前學習的面積單位有怎樣聯系呢?推動學生從整個面積單位的體系去看這個新的面積單位,學生發現之前的三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只有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這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缺少一個邊長為10 米的面積單位,于是學生開始追問:“有沒有這樣一個單位?”“為什么沒有學習這個面積單位?”在這些問題的推動下,學生不僅了解到“公畝”這個單位,而且對面積單位的大小和適用范圍建立了全新的概念。
總之,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在教學中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用有效的問題推動學生的思考和知識建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