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文英
(玉山縣瑾山小學,江西上饒 334700)
人格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特色教育的一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積極人格特質培養。教師對小學生人格培養不夠重視,這會對學生今后的素質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忽視了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沒有意識到小學階段是塑造學生積極人格的最佳時期。同時,教師沒有考慮小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在授課時沒有秉承積極的態度,往往按部就班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對學生人格加以塑造。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人文素養的素材大量增多,但是,教師不懂得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
教師對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不夠重視,也沒有意識到課堂氛圍對學生積極人格特質培養的重要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按照教學大綱及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缺乏創新意識和互動意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板書方式授課,學生在課堂中都是跟著教師的思維加以學習,無非是課前預習、課中聽講及課后寫作業。這種模式會導致學生學習過于被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就很難真正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應局限于讀書寫字,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學生應積極融入班集體中,能夠有效地自我反思。教師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分組學習,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價值。教師采用“優帶差”的方式,在為學習小組下達學習任務后,小組中每一位學生都要講解一遍題目,如果有一位學生不會,則需要小組成員一起幫助這位學生,直到學會為止。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還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后進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優異生在幫助后進生學習后,鞏固知識的同時能獲得滿足。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某一個知識點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自省自查的習慣。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式和坐姿。教師在課堂中要及時糾正學生坐姿和握筆姿勢。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字帖臨摹,督促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必須認真。對于學生臨摹的字帖,教師可以挑選出優秀作品,并在課堂中進行展示,以此來激勵學生,這樣不僅能夠轉變學生不良寫字方式,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毅力、耐心。
在人格培養方面,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人格。例如,如果教師喜歡在課堂中搞“一言堂”,學生會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作業效率較高,但會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如果教師對學生管理較為放松,采取放任型模式,則學生表現出任性情緒,作業效率低;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則表現為行為主動、目標一致,同時很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不滿。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特質,教師必須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其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才有益于幫助學生塑造獨立健全的人格,學生在學習中才會投入更多的激情。
培養積極人格特質需要一個過程,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積極思維培養,必須通過一步一步的啟發,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對于小學生而言,思維活動通常需要以問題加以引發,但切記不能采用“滿堂問”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僅不會引發學生探究欲望,還會讓學生感到厭煩,以至于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問題的設置必須根據學生性格、年齡等,抓準學生存疑重點。通常來說,學生存疑之處包括學生自知有疑問的地方及自身覺得明白但實際有疑問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巧設問題,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假設,并進行分組合作探討。當然,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其“刨根問底”的意識。學習是一個不斷求知的過程,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大膽質疑、解疑,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水平。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性格、情感方面都較為敏感,且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心理情況存在明顯的差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塑造積極人格,語文教師必須對學生思維環境、思維心理進行全面了解。由于小學生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心理活動較為活躍,在課堂中具體表現為不主動、不積極,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中不愿意發言,更多的是自己埋頭學習,甚至有些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課還會對自己造成影響。根據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調查,通過一些課堂小測試、隨堂測驗等,了解學生思維狀態,給予學生更多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加專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促進學生語文思維水平的提高。
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學生只有對一件事感到有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才能去挖掘其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亦是如此,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教學方法中汲取精華,勇于創新。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能夠樹立探究意識,并逐漸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還要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及健全的人格。小學階段正是塑造人格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從多方面加以考慮,不僅需要優化課堂結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還需要堅持生本教育理念,投入更多的耐心與細心,為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