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榮,夏江文,馬阿乾靜坤,白曉琦
(四川省西昌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00)
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屬(AmorphophallusBlume)的總稱,栽培學上屬于薯芋類作物。魔芋又名蒟蒻、妖芋,自古以來就有“去腸砂”之稱,是一種生長在海拔250~2500m的山間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己發現并命名的有21種,如白魔芋、花魔芋、東亞魔芋、南蛇棒、珠芽魔芋等,主要分布于云南、廣東、廣西、臺灣等地[1]。魔芋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于馬鈴薯和甘薯,微量元素豐富,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等,特別是葡甘聚糖含量豐富,具有減肥、降血壓、降血糖、排毒通便、防癌補鈣等功效,[2]是當今社會生活富裕營養過剩后的天然保健食品。
近年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退耕還林、耕地減少以及魔芋精粉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量不斷擴大,出現了鮮魔芋價格逐年上漲,且有供不應求之勢。過去傳統的房前屋后、田邊地角、林地等遮陰處零星種植的習慣,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量,從而促進了魔芋種植由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規模化、產業化轉變。目前,生產上栽培最為廣泛的品種為花魔芋,其次白魔芋。涼山州花魔芋主要栽培區域安寧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冕寧等地,白魔芋主要栽培區域在雷波、金陽等地。為幫助廣大農民發展魔芋種植,現將魔芋規范化栽培技術介紹于下,以供參考。
魔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在熱帶森林下層環境里系統發育而形成半陰性的植物特性,喜濕潤、溫暖的半陰性環境,不耐高溫、強光照和澇。適宜于海拔800~2500m地方種植。生長發育期20~30℃為最適宜生長溫度,15℃以下和35℃以上均為極端不宜溫度。光照因其魔芋在它的系統發育中形成了半陰性的特性,成片種植需與高稈作物套種,以減弱光照,避免日灼病的發生,以滿足魔芋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3]水分因花魔芋喜濕潤環境(濕潤的空氣和保持適當濕度的土壤),但因其為肉質須根和地下球莖而極不耐澇,怕漬水。魔芋長期生長發育在森林下層,腐殖質多、有機質含量高,故它對土壤養分要求高,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
土壤選擇以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透氣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且能經常保持濕潤而無漬水的緩坡地,pH值為中性偏酸或微堿的地塊為好。忌連作,需輪作。
種芋的選擇標準:芽窩小、口平、碓窩狀、頂芽粗壯、無花芽、無霉爛、無傷病疤,表皮光滑且具有該地方品種特性的種球,以25~500g外觀健康的種球作種,并按種球大小分級。
消毒殺菌是魔芋病害綜合防治的重要環節。它包括土壤消毒和種芋消毒。種芋帶菌是魔芋軟腐病的初次侵染源。軟腐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故有種魔芋“本大利大,風險大“的說法[4],所以在播種前進行消毒殺菌是預防軟腐病發生的關鍵措施。
1.3.1 土壤消毒 冬閑時,對地塊進行翻炕晾曬。播種前,選用“綠亨一號”土壤殺菌劑1∶3000倍液,進行土壤表面消毒(若遇消毒后當天下雨,最好重新消毒1次),或每667m2撒施生石灰25kg消毒。
1.3.2 種芋消毒 種芋收獲后貯藏期消毒選用農用鏈霉素、殺毒礬、硫酸銅等殺菌劑均勻噴霧,晾干貯存。種芋播種前消毒一般采用農用鏈霉東2000倍液+硫酸銅500倍浸種20~30min后,撈出種芋晾干待播。
魔芋播種方式有冬種和春種。冬種即收挖時挖大留小,邊挖邊種。春種即清明前后氣溫回升到15℃以上時播種,生產上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種為宜,或以種芋開始萌動為播種期。
魔芋播種密度以種芋大小來定株行距。種芋越大密度越低,種芋越小密度越大。如以種芋200g的1.2~1.3m開廂(包溝)為例:每行種3窩、株距30cm,每667m2栽2000~3000株。
采用窩播或條(溝)播,開1.1~1.4m廂帶溝(因生長期正是集中降雨期,宜采用高廂種植)。作法:挖15~20cm深的窩或溝,將拌好的底肥(以667m2用復合肥50kg、磷鉀肥各25kg拌于1000~2000kg農家肥)施于窩或溝中,在肥料上蓋少許土后(避免肥料與種芋接觸燒芽),將種芋芽眼向上斜放(以免芽窩內漬水而發病),有條件可鋪上一層干草,再蓋土。
魔芋播種完畢,整理好廂溝,在廂邊種1行玉米,兩廂地玉米以背靠背點播,以便田間通風及農事操作。玉米株距30~35cm,其它田間管理同常規種植。
魔芋1年只發生1片葉,對葉片、莖稈的保護非常重要,所以一切農事操作,盡量安排在魔芋展葉前進行。展葉封行后盡量不要在魔芋田中走動,以免造成人為的對葉片、莖稈損傷,減輕病害發生。
生產上一般采用化學芽前除草。藥劑選擇乙草銨、禾耐斯、玉寶等。魔芋、玉米播種完畢,立即噴施除草劑。若土壤太干燥、濕度低,噴除草劑前需用清水先將廂面噴濕(或在溝里放1次小水),再噴除草劑。除草劑施完后,不能再動廂面。
在作好土壤、種芋消毒的基礎上,對魔芋軟腐病、白絹病進行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5]軟腐病的防治,以預防為主。因此,出苗后至展葉封林前及早進行藥劑噴霧(最好讓部分藥液順著葉柄流到地下球莖表面)、灌根,每7~10d噴1次,連續5次以上可預防軟腐病的發生。供選擇的藥劑有:農用鏈霉素、青枯立克、沃豐素、科博、大生、多菌靈等。
防止豆天蛾、天蠶夜蛾(俗稱豬兒蟲)啃食魔芋葉片,被啃食的傷口都能引起軟腐病的發生。因此,要結合玉米、魔芋蟲害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一般可以使用甲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等進行統防。
魔芋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需肥量大,需要大量的N、P、K。對養分要求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魔芋不同的生長期對肥料的需求不同,前期需N肥較多,以滿足莖葉的生長;中后期需P、K肥供球莖、根狀莖膨大和充實。魔芋的生育期較其它作物長,需施足底肥。再分階段施追肥:追肥以鉀肥、氮肥對清糞水澆灌;中后期還可用葉面寶、茂碧豐、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噴施,以促進塊莖膨大獲得高產。
雨季來臨前,一定要清理好廂溝,通暢保持一定深度,確保溝內無漬水,避免水淹發生植株腐爛、死亡。
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魔芋自然倒苗7d以后收挖。收挖后挑選出下年用種后,其余作商品芋銷售或加工處理。對留種部分需充分晾曬,失水20%~30%,并采用殺菌劑2~3次噴霧消毒后,再貯放,且要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