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勇
(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會東 615200)
隨著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全縣水果種植面積逐漸增大,2019年全縣已有石榴0.28萬余hm2、芒果0.22萬余hm2。但是傳統的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不僅造成化學農藥濫用,防治效果不佳,還導致農藥殘留嚴重、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隨著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減少農藥殘留、保證水果品質成為推動全縣水果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會東石榴、芒果種植較多,主要病蟲害有細菌性黑斑病、白粉病、炭疽病、爛果病、桔小實蠅、蚜蟲、蚧殼蟲、薊馬、果實蠅、桃蛀螟、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等。尤其是桔小實蠅,因其具有很強的飛翔能力、寄主廣泛及生命力強等特點,防治較為困難,給果農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防治病蟲上,已形成一個錯誤的慣性認識——噴藥是唯一方法。其實不然,農藥防治雖然見效快,但持效期短,反復多次施用農藥不但增加農民生產投入,而且影響農產品品質及生態環境。因此在防治中,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技術,有效防控病蟲害的危害。
首先,要做好果園清潔工作。冬季氣溫低,各類病蟲都在一個相對溫暖的場所休眠,它在躲避的場所里是靜止不動的,只要找到這些場所就可以把它輕松的消滅,同時冬季果樹也落葉休眠,因此在用藥上可以適當加大濃度,提高藥劑的殺傷力,不怕病菌藏得深。故冬季時要清潔果園枯枝、落葉、老皮、病斑、病枝等,剪除為害嚴重的枝條,集中燒毀,或全園噴布石硫合劑等藥劑,減少病蟲害的越冬基數。平時也要及時清理落果,摘除樹上有蟲青果,將病蟲為害的果實帶離果園,集中銷毀,同時通過涂白樹干、合理修剪保證樹體通風透光,減少果樹病蟲害發生。
1.1.1 加強果園肥水管理 要科學使肥,重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因土施肥,因作物施肥,增強樹勢,增強抗病蟲能力。
1.1.2 利用果實套袋技術 套袋可有效阻隔食心蟲、桔小實蠅及爛果病、斑點落葉病等病蟲害直接侵害果實。水果套袋不僅隔離農藥與環境污染,而且通過隔離病蟲害及塵土的作用使成熟水果表面光潔、色澤鮮艷,提高了水果檔次,效益顯著。
1.1.3 果園生草技術的推廣有利于果樹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果園生草增加了植被多樣化,為天敵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克服了天敵與害蟲在發生時間上的脫節現象,使昆蟲種類的多樣性、富集性及自控作用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果園生態系統對農藥的耐受性,擴大了生態容量。果園生草后優勢天敵中華草蛉及肉食性螨類等數量明顯增加,天敵發生量大,種群穩定,果園土壤富含寄生菌,制約著害蟲的蔓延,形成相對較為持久的生態系統。
理化誘控即利用光、熱、電、溫度、濕度等各種物理因素及機械設備或工具防治病蟲害的措施。這種防治方法簡單便捷,易于推廣應用。一是利用光誘:使用害蟲的趨光性,安裝殺蟲燈對蟲情進行測報及誘殺昆蟲,達到有效防治蟲害的目的;二是利用色誘:用藍板誘捕薊馬等害蟲,黃板誘捕蚜蟲、白飛虱等害蟲;三是利用性誘:于6~10月成蟲大量發生期間,使用性誘劑誘殺桃蛀螟、小實蠅、果實蠅、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等害蟲雄蟲,降低蟲口密度,控制蟲害發生。根據會東縣植保站在姜州開展的石榴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點的調查,綜合運用殺蟲燈、黃板、藍板及昆蟲性誘捕器防治面積2hm2,蟲害的防治效果達到92.5%,同時減少了農藥施用次數,降低了物資及勞動投入,有效增加了果農的經濟收入。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防治手段,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和以菌治菌等方式。一方面是推廣使用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阿維菌素、印楝素、川楝素、苦皮藤素、苦參堿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生物農藥具備較強的選擇性,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也可避免產生抗藥性。另一方面是人工釋放天敵,讓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捎猛饧纳则安妒承则兰t蜘蛛,用赤眼蜂防治菜粉蝶、小菜蛾、夜蛾、煙青蟲等,用草蛉、瓢蟲、小花椿等捕食蚜蟲、粉虱。
果園病蟲害綠色防控并非不使用一點化學農藥,而是需要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合理使用農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及優化集成農藥輪換使用、交替使用、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通過合理使用農藥,快速高效控制病蟲的為害,最大限度降低農藥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另外,改進施藥器械,提高施藥效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會東縣近年依托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引進植保無人機4臺。據調查,利用無人機施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個人每天可施藥20hm2左右,同時防治效果較好,尤其在果園施藥中具有人工施藥無可比擬的優勢。
綠色防控技術操作簡單,易于接受。農業防治措施往往因繁雜而被農戶忽略,但果園清潔能有效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物理誘殺及套袋等技術操作簡便,設施易于安裝,有利于推廣運用。另外綠色防控措施較多,在實施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運用。
首先,誘捕設施在殺蟲的同時可以起到對蟲害的測報作用,可掌握蟲害發生的規律,從而指導科學合理防治蟲害。其次,提高了水果品質,使水果更具商品性,口味更佳,效果明顯。再次,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減少了農藥的用量,降低了生產投入,同時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效率,增加了水果產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會東縣果園病蟲為害嚴重,尤其是果實蠅、桔小實蠅等蟲害的發生給水果生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傳統的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不僅施藥困難、易造成化學農藥濫用,防治效果不佳,還導致農藥殘留嚴重、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綠色防控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具有很高的生態效益。綠色防控技術既能有效防控果樹病蟲害,又降低了生產支出,增加了農產品產量,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是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的主要手段。
廣大農戶和基層農技人員對綠色防控技術認識不足,掌握程度不高。其中套袋等技術已經被果農廣泛運用,但其它技術措施運用較少;植保技術人員較為缺乏且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如生物農藥的使用、天敵的釋放易受到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果農及植保技術人員較難掌握,普遍推廣應用較為困難;綠色防控經費嚴重不足造成了推廣運用難度加大。綠色防控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技術較復雜,投入成本較高,普通果農不易接受。同時推廣機制單一,主要依靠農業部門示范推廣,難以發揮效益。
要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培訓。要讓廣大農戶及基礎農技人員進一步熟悉綠色防控技術,并且能靈活運用各種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率;要加強示范推廣力度。繼續搞好示范基地建設,并且通過組織農戶交流學習、開現場會等方式,擴大示范效應;重點扶持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社搞好綠色防控,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全縣廣泛運用綠色防控技術,從而推進全縣水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