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娟,宮曉波,艾建安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業部華南都市農業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是殼斗科栗屬堅果類植物,素有“干果之王”“木本糧食”“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豐富的營養和一定的保健功效[1],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廣闊。板栗原產于中國,是我國五大優勢經濟林樹種之一[2]。2018年,全國板栗產品產量高達227.2867萬t,廣泛分布于24個省,其中湖北、河北、山東是板栗主產區,3個主產省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3]。目前,經林業部公布的“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被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的縣市區有25個,據中國綠色時報公布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注冊和登記的板栗地理標志共66件,農戶種植板栗的積極性越來越高。2018年,我國板栗出口與進口量分別為36389t、7822t,出口量遠大于進口量,貿易順差59249千美元,海外市場向好[3]。
板栗作為生態經濟型果樹,對土地、氣候條件適應性強,在荒山、荒灘、荒坡都能生存,是粵東西北山區果樹的主栽品種之一,能充分利用山地資源、有效緩解廣東省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對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居民就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板栗是廣東省名特優稀干果品種。2018年,全省板栗產量30474t,產值45080萬元[4]。廣東省板栗主產于粵東西北地區,有三大產區,分別是河源市東源縣、清遠市陽山縣、肇慶市封開縣,此外,云浮市郁南縣、清遠市連州市以及韶關市等地也廣泛種植板栗[4]。
東源板栗是東源傳統的優勢特色產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東源板栗有眾多“金字招牌”,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獲評“粵字號”2019年度產業扶貧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全國首批“一縣一品”國家品牌農產品之一,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華名果”,被認證為“綠色食品”等。2018年,全縣板栗產量4438t,占河源市板栗產量的72%,產值達6179萬元[4]。農戶通過種植板栗戶均增收約2.3萬元,板栗已成為農民致富奔康的“綠色銀行”??h內板栗種植遍布21個鄉鎮,主要分布于船塘、新港、順天、漳溪、燈塔、駱湖等鎮。其中,船塘鎮是廣東省優質板栗生產基地,素有“廣東板栗之鄉”之稱,是全省首個板栗專業鎮。2018年,船塘鎮(板栗)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目前,全鎮板栗種植近6700hm2,掛果面積約4000hm2。船塘板栗協會通過板栗良種選育,選有河栗1號、2號、3號、4號、6號5個優良品種,按果型分為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3種類型,最大單果重達25g,最小的不足10g;按成熟季節分為早熟、中熟、晚熟品種。全縣有3家大型板栗加工企業,分別為東源縣板栗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富萬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東和食品(河源)有限公司,主要加工板栗產品有炒板栗、板栗面等。有“富萬家”“望郎回”“利亮”“滿姨”4個注冊品牌。全縣已成功舉辦11屆板栗主題文化節,宣傳推廣東源板栗。此外,東源板栗已成功申報2019年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獲批5000萬元財政資金,正在有序推動建設中。
封開縣是“中國油栗之鄉”。封開油栗栽培歷史悠久,至今已有500多年,是封開著名的優良干果特產,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被評為“廣東省優稀水果品種”,先后獲得“中華名果”“廣東十件寶”等稱號。奇香皇果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油栗(“奇香皇”油栗)獲評“廣東省名牌產品”。2018年,全縣油栗產量7114t,產值10498萬元[4]。目前,油栗種植戶有1.6萬戶,超過6.67hm2的油栗種植基地約30個。封開油栗原產于“水果之鄉”馬歐村,主產于長崗鎮、羅董鎮和杏花鎮,覆蓋漁澇、河兒口、七星、江口、大洲等鎮。封開油栗堅果平均單果重15g,大都9月下旬進入成熟期,經濟效益好[5]??h農業部門與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從眾多實生油栗老樹群中選育出特早熟優良單株品種“早香一號”與“早香二號”,已推廣應用。封開油栗注冊的“奇香皇”牌商標產品享譽省內外,廣銷珠江三角洲地區。2019年,封開在長崗舉辦首屆油栗文化節,傳播油栗文化,推廣本地特色農產品。目前,封開油栗產業在本縣水果協會和奇香皇果業有限公司等經營主體的帶領下,已廣泛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讓農戶共享產業利益。由廣東省封開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封開縣果樹研究所合作編寫出的《封開油栗種植技術規范》作為廣東省板栗種植地方標準,已于2010年公布并實施,為封開油栗種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陽山縣是“中國板栗之鄉”,種植板栗已有100余年歷史,具有豐富的板栗種植資源。2018年,全縣板栗產量8033t,約占清遠市板栗產量的74%,產值達12446萬元[4]。板栗種植區域分布在嶺背、江英、七拱、陽城、黎埠、青蓮等鄉鎮,其中,嶺背鎮是全縣板栗主產區。陽山板栗有油栗、香栗、木栗等,以大、小油栗為主,大油栗單果重15g左右,小油栗,單果重12g左右,均9月上旬成熟。近年來,陽山陸續引進日本栗、華農大1號、桂花香、雙季栗、韶栗18號等優良品種,不斷豐富壯大當地板栗種質資源。陽山已成功舉辦多屆以板栗為主題的美食或文化旅游節,宣傳推介陽山板栗,提高其知名度和競爭力。
廣東省板栗產業總的發展現狀為低產、低效,在生產、加工、品牌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良種良法覆蓋率低是果園低產、低效的首要原因。板栗良種選育與推廣工作滯后,缺乏抗褐變、抗病蟲、宜加工等優良性狀品種,加之苗木市場疏于管理,板栗品種混雜、品質得不到保障。老果園實生樹仍占有一定比例,單位面積產量低。板栗為異花授粉植物,沒有合理配置授粉樹,板栗不易授粉,結實率低。受栗癭蜂、透翅蛾、桃蛀冥等病蟲害影響,板栗產量降低較多[6]。大多數果園種植密度不合理,加之管理較粗放,濫用農藥、化肥,整形修剪不規范等因素,栗園密閉嚴重,果實品質退化嚴重。
廣東板栗主要為山坡地種植,不利于大型機械作業,不易澆水施肥。園內水利設施建設不完善,多缺少蓄水設施與排灌溝渠,不利于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果園環山路、機耕路有待改造提升,以便提高果園機械作業率。板栗花期在5~6月,果熟期多為9~10月,由于農村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不健全,受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影響,板栗減產時有發生。
廣東省板栗多以生鮮原料銷售為主,加工能力較為薄弱,以家庭式小規模生產為主,現代化的板栗加工企業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東源縣船塘鎮。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沒有形成緊密的產業鏈條。全省板栗產品種類少,附加值低,多為初級加工和普通產品,如原味炒板栗,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高質量產品。生產自動化程度低,加工技術相對落后,栗殼去衣、防止破碎、栗肉護色保味等關鍵加工技術突破應用不足,導致板栗產品質量不一,存在淀粉老化、褐變等問題。此外,板栗殼、板栗苞等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低[7]。
相比“河北遷西板栗”“湖北羅田板栗”“山東莒南板栗”等全國板栗區域公用品牌,廣東“東源板栗”“封開板栗”與“陽山板栗”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在全國范圍內影響力較小,總體知名度不高。相比市場占有率以及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皇栗皇”“劉二貢栗”“鑫栗王”“粒上皇”等知名品牌板栗產品,“奇香皇”“富萬家”“望郎回”等省內板栗產品出了廣東省后,認可度不高。廣東省板栗區域公用品牌培育與宣傳推廣力度還不夠,產品營銷不夠多樣化。
針對廣東省板栗產業發展過程中良種化、標準化程度低,管理粗放,貯藏方法不科學、加工水平低以及品牌意識淡薄等問題,未來板栗發展需采取以下舉措。
依托全省板栗資源現狀,建立種質資源圃(采穗圃)和良種繁育基地,保護當地板栗資源(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引進并繁育優質、豐產、抗性強的板栗新品種,為全省優質種苗供應提供有力保障。新建果園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到規劃先行,選取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板栗品種,進行標準化栽種與管理(可參考《河源油栗生產使用技術》《封開油栗種植技術規范》《板栗優質豐產栽培》《板栗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規程(LY/T1337-2017)》等種植技術指導規范),打造桉樹改造型、產業扶貧帶動型、立體種養型、種養結合型等多種形式的優質板栗種植示范基地。通過矮化修剪、適當間伐、高接換種等舉措,對品種老化、低產低效的老果園進行改造與改良,建立品種改良與示范推廣基地。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設施,購置種植、植保等現代化生產機械,完善果園機耕路、電力通訊等設施設備。
加強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省內外科研院所、板栗產業協會的合作,建立科技創新聯盟,加大對板栗儲藏保鮮技術、栗殼去衣、護色等初加工關鍵技術、板栗果脯、板栗酒、板栗乳飲、板栗營養粉等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技術、板栗殼、板栗苞等副產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的研究力度,做好板栗采收后保鮮貯藏與初深加工,著力提高板栗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依托各市縣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建立現代化板栗加工、流通集散園區,引進板栗加工企業,促進產業集聚。倡導板栗種植戶與龍頭企業簽訂購銷協議、合同,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的訂單農業,強化產銷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
打造“粵字號”板栗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東源板栗”與“封開板栗”的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其特色化和品牌化發展,鼓勵各企業進行“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地理標志食品”等的板栗產品認證。通過舉辦板栗主題文化節、板栗產品展銷推介會、最美板栗園評選等活動,加強與南方報業、廣東衛視等新聞媒體的合作,宣傳推廣廣東省板栗產業與文化。建立板栗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平臺,為全省板栗品質檢測提供服務。搭建板栗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將網絡信息技術與板栗種植、加工、流通實際相結合,實現全省板栗產品可追溯源頭、可跟蹤流向、可查詢信息、可追究責任的一體化追溯管理,促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8]。通過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應用,建立起板栗信息網絡共享平臺,為板栗生產提供指引與便捷。
立足當地板栗產業優勢,緊抓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機遇,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等的建設背景,推動廣東板栗區域化布局,龍頭企業帶動、適度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與管理,社會化服務,做大做強做優廣東板栗產業,助推全省產業扶貧和精準脫貧,促進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