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有
(甘肅省高臺縣水務局,甘肅高臺734300)
高臺縣地處河西走廊的中部,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形成了蔬菜、棉花、葡萄、番茄等主導產業。境內流經黑河、擺浪河、大河、水關河、石灰關河和紅沙河6 條河流,都屬于黑河的內陸水系,水資源相對豐富,有利于農業的發展。但是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可利用的水資源逐年減少。高臺縣土地總面積4 459.68 km2,其中平原面積2 336.18 km2,山區面積2 123.50 km2。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5.73 億m3/年,其中12.39 億m3/年為地表水量,3.34 億m3/年為地下水總補給量。全縣僅有437.935 km2的土地可以灌溉,還有大片的土地不能灌溉,因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增加土地灌溉面積對農業發展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提高水資源的管理技術,促進水資源信息化建設。
高臺縣可以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有機井水或從黑河引水,目前已建成27 條干渠,年平均引水量達2.9 億m3;現有19 座中小型水庫,13 座平原洼地水庫,6 座山谷水庫,水庫的總蓄水量達1.2 億m3。尤其是近些年,隨著中央政府對生態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強,黑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也隨之加大力度,沿河的綠化、水土保持工作有很大的進展,節水灌溉改造技術也逐漸推廣,完善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全縣的農渠、斗渠、土渠都有改善,如全縣有1 215 條斗渠,長1 063.66 km,其中的69.2%已經襯砌。同時,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也加強了管理,例如,有機井4 126 眼,其中4 076 眼機井已經全部安裝了先進的智能計量設備,加強了計量的準確性。為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全縣推廣節水灌溉模式,已有0.82 萬 hm2推廣了低壓管道輸水,1.06 萬 hm2實施了大田滴灌,0.01 萬hm2實施了噴灌,采用高效節水灌溉的耕地已達1.89 萬hm2。
信息化技術在水資源管理領域的應用,逐漸提升了對水資源的綜合管理能力。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使辦事效率有很大提升,對水資源的管理更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信息化是基于GIS 的水資源管理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而建立的,可以直觀的、及時的了解和掌握各個取水工程的取水情況,并且能夠對全縣的取水進行有效監測和調控,便于實施計劃取水管理,防止違規取水行為的發生,使水資源費的征收得到提升,也強化了取水戶依法取水和節約用水的意識,是水資源現代化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對規模以上的取水戶、取水量、取水許可等進行統計和管理,方便計算水資源的用量和管理繳費情況;有利于對水資源論證項目、評審、資質等實行統一管理。二是有利于對工業、農業、建筑等各行業的用水管理,及時了解其用水情況,實時對他們節約用水進行督促;及時了解各個水功能區域的水質、水量等基本情況,統一對其進行管理。三是有利于水資源的在線監測、水資源的遠程調控,及時為調度水資源以及資源的合理配制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用于水資源監測的設備還相對落后,工作開展困難,工作量大而且非常復雜,導致監測的精度不高,存在的誤差大,工作效率也低。同時,設備落后,導致使用的人工多,管理難度大。
信息化建設涉及的范圍廣、跨度大,但是有關部門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常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標準,導致一個系統可能要有各個項目分別來建設,增加了信息化建設的難度和復雜性,提升了維護費用,也對系統之間的關聯性產生了影響。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就是水資源信息的自動采集、圖像的自動傳輸以及工程的自動化控制,但對信息采集沒有統一的標準,所采集到的信息可靠性和精度會受到影響,達不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高臺縣已經建立水資源基礎庫,地下水信息化管理已初具規模,但是對于地表水、雨水等數據的采集和監控還有待完善。
水資源信息化管理需要解決有關水資源的業務數據、管理資料等在各個管理部門、管理者之間的資源共享問題。在信息化管理中,常存在資源分散互不銜接、勞動重復等問題,信息化的功能沒有得到發揮。要實現資源共享,就要搭建水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打破信息壁壘,將基層各單位掌握的信息納入共享平臺統一進行管理,建立科學的數據更新和交換機制,做到互通互聯,數據同步,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要做好水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掌握信息技術和水資源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隨著信息化的建設,水利部門引進了專業人才,也對在職人員進行了培訓,培養了一批復合型人才,但是還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基層單位,對信息技術精通的人員少,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引進人才和加強員工培訓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措施。
做好水資源信息化管理就要建設覆蓋全省的水資源的采集、處理和傳輸網絡。水資源信息的采集和傳輸網絡包括水土保持監測系統、水質監測評價系統、防汛指揮通訊系統等。縣級信息站將各站點采集的信息經過匯總后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省級水資源信息中心將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后建立水資源數據庫。省級水資源管理數據庫要和市級、縣級的水資源數據庫統一管理、統一標準,并能夠實現信息的自動傳輸和交換,實現資源共享,減少建設成本。縣級水資源服務平臺可以利用數據庫中的信息,更好的做好對用水戶的服務。省級和市級水資源服務平臺可以通過數據中心了解全省和全市的水資源狀況,為做好各項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參考。
為了滿足水資源信息管理需求,根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建設一支專業技術強、業務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對在崗的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或者外派一些業務骨干去科研院所再進修,提高信息技術和管理水平。還可以從高校引進一些專業性強的大學生充實到基層隊伍,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
為了加強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甘肅省可以根據實際發展需求建立水資源規劃設計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水資源服務系統、水情管理系統、防汛指揮系統、旱情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單位或個人可以根據需求更加方便的查詢和了解各類信息。如旱情管理系統可以提供旱情查詢和旱情分析服務,旱情查詢方便人們了解旱情信息,旱情分析可以提供旱情信息處理、綜合分析等,為旱情的監測、預測提供技術支持。
水資源信息化建設要由省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各級地方政府要通力協作,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不要各自行動,以免造成工作的重復,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還降低了工作效率。水資源的信息化建設從信息的采集、平臺的建設到系統的維護等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要有統一的標準,這樣才可以使信息化建設更規范、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