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楊
【作者單位: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江蘇】
音樂課程是教育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內容,為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生活化,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可以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音樂課程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富有生活韻味的教法實施教學,在平等、互動的交流中,將生活問題音樂化,音樂元素生活化。在學生熟悉的生活與音樂藝術間構建起趣味之橋,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想象和創造中獲得感染、鑒賞以及樂理等全面的藝術與表現能力,讓小學音樂教學富有生活色彩與活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音樂育人的目的。
音樂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就某種意義而言,音樂即生活。只有懂得生活才會懂得音樂;只有熱愛生活才會熱愛音樂?,F實生活中有這么一種現象:幾乎每個小學生都喜歡音樂,耳機隨身聽,流行歌曲隨口唱。可從音樂課程角度看,許多學生歌唱發音不準、樂理知識殘缺不全,甚至還有些人不喜歡音樂課。這些跡象表明,我們的音樂教育遠離生活,缺乏生活氣息。音樂新課標強調,生活教育和音樂教學要有機融合,讓音樂陪伴學生的生活,為他們開拓廣闊的空間,也有助于音樂的再創和發展。
社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小學教材中的每一個音樂作品無不來自生活。音樂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合。小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不足,教師要選取適合小學階段的音樂資源和學生身邊的音樂素材,不應把學生的視野局限于課本里、教室中,否則,培養他們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欣賞音樂能力的教育目標就難以實現。音樂教育應密切關注小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關注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能力。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融合,選取富有童趣、節奏明快的音樂素材,讓教學走進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身心融入音樂活動之中。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的生活處處有音樂,讓學生對音樂有渴求,讓音樂成為校園文化的必要元素。單純的音樂技能訓練難免枯燥乏味,如果將生活融入訓練中,學生的學習就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了。許多音樂的初學者開始時音樂節奏感都不強,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大自然中尋找節奏,使學生輕輕松松地就掌握了音樂的節奏。如青蛙叫聲:呱、呱、呱;鐘擺節奏:嘀嗒、嘀嗒、嘀嘀嗒;汽車喇叭:嘀、嘀、嘀;等。
社會大課堂,課堂小社會。音樂課堂也是表現社會生活的大舞臺。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蘊含的樂感。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如何從學生生活體驗出發,從學生音樂經驗入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生活資源,讓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讓音樂貼近生活、走進生活,使小學生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音樂的存在。教師要努力實現學生生活經驗音樂化。要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音樂元素,沐浴音樂的熏陶。可以在課堂上開設“音樂擂臺”、音樂游戲、排演音樂劇等等,開展一些洋溢著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鞏固課堂的音樂知識,鞏固音樂技能。例如,可以把歌詞改編成與學生生活情景相關的內容,進行唱唱玩玩,唱出學生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在學會了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再向學生介紹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些了。器樂教學中同樣也可以引導學生制作“土樂器”。生活中的易拉罐、空酒瓶、玻璃杯,甚至每個學生的文具盒,都能用來演奏音樂、練習打擊樂。教師還可把學生喜歡的游戲融入學習之中。通過這些富有生活情趣與氣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悟自身經驗,很快就能理解歌曲的內涵,以更好感受和演繹音樂。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每堂課前幾分鐘讓學生演唱生活中的歌曲,讓每一個音符都在學生的心田上歡快跳躍。這樣,活躍的課堂氣氛和情感體驗,使得音樂課真正成為學生的最愛。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完善、豐富自身的知識和文化底蘊,不斷探究音樂教學的新課題、新方法。探索新課程視野下如何更好地實踐音樂教育活動,促進小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近年來,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之一。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過去教學評價突出選拔性、過分強調知識性的傾向,建立一個不僅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的教育評價新的體系。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當然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采取定量與定性多種方法的綜合性評價方法,給我們的音樂教學評價注入一種生活的氣息。教師應根據平時對學生音樂學習情況的觀察和積累,作出有針對性的、總結性的評價語,給學生指明前行的方向。教師對學生音樂成績評定應該更為重視他們生活學習的過程。比如,教學生學唱一首歌曲時,我們的音樂課堂就完全可以借鑒現實生活中深受群眾歡迎的《中國好聲音》《星光大道》等許多電視娛樂節目成功的經驗和形式,一定可以取得不尋常的效果。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的歌曲,回家后唱給家長聽,讓家長給自己孩子作出評價。在名曲欣賞課堂上,教師可以對認真聆聽者及時作出肯定性的評價,對學生日常參與音樂實踐的態度及其表現進行合適的評價。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學有方向,習有自信。
綜上所述,音樂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生活的繽紛色彩。小學音樂教育應貼近學生生活,參與學生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神奇的音樂時空,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使之在生活的氛圍中感知音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明確音樂來自生活,會用音樂表現生活。這對于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促進音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