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明 孟書霞
2020 年2 月1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特別強調:“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干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
疫情防控期間,正是有了醫護工作者、解放軍官兵、方艙醫院建設者們、奮斗在基層一線的百姓們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和無私敬業的勇氣,我們才能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這就是社會責任。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生,他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尤為重要。
1.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什么是社會責任。
2.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找差距、抓落實。
3.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培養愛國情懷。
1.疫情中的愛情和親情故事,相關的背景視頻。
2.“抗疫”相關的網絡視頻,“我的一天”自拍視頻。
3.學生辦一期相關主題的手抄報。
1.學生朗誦:《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講述愛情的故事》。
2.學生展示圖片:“當親情遇上疫情”系列圖片。
教師總結:在疫情面前,使命至上,當愛情遇上疫情,便多了一份執著和堅守;當親情遇上疫情,便多了一份責任與擔當。
【設計意圖】該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直觀感受中國能夠舉全國之力防疫,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勢利導,激發學生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
環節一:疫情當前,感受責任與擔當
1.視頻朗誦:《誰是最可愛的人——致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
學生思考:醫護人員有哪些精神品質?他們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教師引導:抗擊疫情期間,白衣天使秉承生命至上的信念,擔當起大任,救死扶傷、舍己為人。
2.疫情故事:《疫情下·中國24小時》。
學生思考:疫情中,平凡的力量來自哪些人?他們都肩負著怎樣的責任?
教師引導:視頻中的醫護工作者、解放軍官兵、方艙醫院的建設者們、奮斗在基層一線的百姓們,都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平凡力量。
3.資料展示:縱觀全球,中國抗疫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彰顯大國的一種責任擔當。
教師引導:對比國內外的疫情防控,中國政府的防控措施特別給力,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設計意圖】通過榜樣激勵法和頭腦風暴法,采用觀看視頻、圖片,朗誦文章等,感受國家、社會力量的責任與擔當,升華民族自豪感,喚醒學生對自身責任與擔當的思考。
環節二:責任在肩,激發責任與擔當
1.網絡新聞故事分享:《15歲女孩爬懸崖蹭網課:疫情過后,學生出現兩極分化》(播放相關視頻)。
學生思考:找差距——面對疫情,我們中職生肩負著怎樣的責任與擔當?你是如何進行“停課不停學”的?(學生在班級討論群中進行留言)
2.故事朗誦:我校師生“停課不停學”期間的戰疫故事。
(1)教師:家成為辦公室,他們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家成了直播間,QQ電話、騰訊會議、超星學習通、抖音等,成了他們的新式“武器”。
(2)學生:家成了教室,他們在同一時間進入同一授課平臺;家成了實訓室,他們堅持為自己的專業而努力;家是溫馨的港灣,他們利用自己的休閑時間洗碗、掃地等,盡自己所能為父母分擔家務,他們在不斷成長。
3.志愿者精神引領,激發內驅力。
資料展示:我校學生志愿者的活動圖片。
教師引導:學習身邊的志愿者精神,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設計意圖】榜樣示范,指明“人生價值”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及努力方向,進而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
環節三:不負韶華,踐行責任與擔當
1.視頻展播:展播以“踐行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我的一天”視頻剪輯(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積極傳播正能量)。
2.作品展示:展示學生的手抄報作品,輔以配音進行作品描述(談對于“責任”的理解、談中職時期及未來的責任與擔當)。
教師引導:作為一名中職生,求學只是人生的起點,讓我們構建健康、完整的人格,秉承知識和本領是力量、責任與擔當才是方向的信念,勇敢地履行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與擔當。
3.家長寄語:從家長的角度來鼓勵學生要“講究衛生、注重健康;豐富專業知識,掌握一技之長;調整心態,健康身心”。
4.班主任寄語:我們可以感受到,從“一帶一路”的青春揮灑,到戰“疫”一線的青春擔當,再到扶貧基層的腳踏實地,“后浪”奔涌成就了今日中國之輝煌,也為民族復興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
【設計意圖】情感體驗、寄語激勵,引導學生用讀書積聚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
1.評選以“踐行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我的一天”視頻剪輯中的“最佳出鏡達人”,在班級討論區討論“我的社會責任感”。
2.收集“社會責任”手抄報和心得體會優秀作品,張貼于教室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鞏固班會成果。
3.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設計個性學習計劃)。包括周學習安排,“我的奮斗格言”“我的奮斗目標(短期與長期)”等。
【設計意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制定短期與長期的學習計劃,用行動書寫青春——勇于擔當,不負韶華。
2020 年,面對突發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國人民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抗疫故事,借此契機,利用網上“云班會”對學生進行一系列主題教育成了必然的選擇。
本次主題班會活動,時效性比較強,在學生迷茫、困惑、焦慮的情況下,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惑中找到答案,在焦慮中得到安慰,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本次主題班會活動操作性強。一方面主題班會視頻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方便全校所有班主任進行操作和組織討論學習;另一方面視頻中的學生榜樣都是大家的同學,更接地氣,更方便學生效仿與學習。
線上主題教育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微信、微課、抖音等,與學生互動;線上主題教育的涉及面廣,大家足不出戶即可進行主題學習。但實施效果不如線下,因為教師不能直觀地捕捉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等。因此,線下的教育與線上可以進行有效融合。
一是銜接好。為了使線上線下有效銜接,在后疫情時代,我們在班級組織評選以“踐行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我的一天”視頻剪輯中的“最佳出鏡達人”;收集“社會責任”手抄報和心得體會優秀作品、制定學習計劃等一系列活動來鞏固和強化網絡學習的效果。
二是重實效。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舉行的主題班會教育,大多是集體活動的形式,這樣也就很難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開展主題班會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改變傳統的模式,靈活安排,廣泛開展小組合作與小組討論,針對主題進行不同形式的活動,線下準備、線上展示,以此來提高教育實效。適當的時候,班主任還可以采用單獨交流或集中點評的方式,進一步增強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