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學 徐 萌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若脫離了生活,如同缺少了生長的土壤,造成美術缺乏真實性。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學生正處于美術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加深對生活的關注和思考,推動學生借助自身的生活體驗開展美術創作,有效性地提升學生美術綜合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上,由于學生處于特殊的心理階段,缺乏對美術知識深入的理解和認知,而現實生活對學生來說是真實存在的,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在積極向上、活躍氛圍的影響下高效地學習美術知識,讓學生從其中感受到樂趣,推動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
在美術教材內容“七彩足跡”的教學中,教師積極備課,以繪畫的方式描繪出人生中重要的階段,如兒時的活潑、積極向上的學生時代等,符合美術教材內容的主題,以其作為媒介,實現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以美術作品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自己人生的歷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幅圖畫的內容,并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身的問題,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逐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如,學生向教師提出“為什么美術作品中的教師笑容那么燦爛,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的疑問,教師回憶兒時的印象,以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關注生活。然后,教師向學生發出號召,你們想不想動手畫一畫自身的成長記錄,學生積極響應,回憶自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展開美術動手繪畫環節。比如,一位學生回想起幫助父母做家務的畫面,靈活運用畫筆,繪畫出形象生動的美術作品,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和幫助,并引導學生對自身所繪畫的美術作品命名,如“我長大了”、“辛勞的父母”等,以生活化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并推動學生美術繪畫能力的發展。
在小學美術教學環節中,美術繪畫方法和技巧的講解難免要依靠具體的美術畫作,若脫離了生活,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會降低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的素材,拓寬學生美術視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術,從美術中感悟生活,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人物肖像的美術繪畫教學中,教師要從生活的角度選擇教學素材,便于學生有效地掌握其中所運用的繪畫方法和技巧。比如,學生對教師的外貌具有直觀的了解,教師可以自畫像作為生活化教學素材,以對照的方式讓學生清晰掌握人物肖像中五官的畫法,展開線條勾勒的方法、色彩填充的方式等,體現出人物肖像的立體感。教師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位熟悉的人,將其作為人物肖像繪畫的對象,如父母、爺爺奶奶等家庭成員,清晰掌握人物肖像的特點有利于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美術作品的真實性,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視覺、觸覺等感官中全面了解實物的特點,豐富美術教學生活化教學內容。比如,在繪畫花朵的教學中,教師可邀請學生到學校的花園中進行實地觀察,通過觸覺和視覺了解花朵的結構和花瓣的形態,推動學生美術作品更加貼近事物,其次讓學生以對照的形式完成色彩填充的任務,促使花朵的神態躍然紙上,形成豐富多樣的生活化教學內容,在繪畫訓練中不斷提升自身美術繪畫水平。
美術并不僅是對具體事物的描繪,還要通過實物二次創作,富有更加深刻的含義和情感,需要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體會,教師要進一步優化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具體的現象中思考和分析,獲得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美術繪畫的綜合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從學生的角度選取生活的畫面,引發學生的回憶和思考,使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進而推動學生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比如,教師觀察到家長幫助學生背書包的場景,以其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美術創作,并以示范的形式開拓學生的美術創作思維,向學生展示一幅“父母急忙幫助孩子摘下書包,背到自己身上,并以關愛的眼神對孩子噓寒問暖”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歷,使其充分感知到父母對自身的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聯想能力,從生活中選出一個片段進行繪畫,比如父母送自己進入校門后依然凝視著自己,久久才離開,讓學生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繪畫方法和技巧,將父母殷切的眼神描繪得出來,將自身的真實情感和體會融入其中,推動學生美術創作能力的發展。最后,教師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美術作品,展開科學合理的評價,點出學生繪畫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改正,或者以互評的方式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相互欣賞美術作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借鑒,拓展學生的美術繪畫思維和方式,使其逐漸形成完善的美術生活化繪畫訓練模式,整體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不適合展開長時間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美術教學目標為中心,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到其中,促使學生從美術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并為學生打造自我展示的舞臺,使其彰顯自身美術繪畫的能力,獲得相應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感知到生活的美,充分發揮出生活化活動的教學價值。
在五官畫法的訓練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互相畫對方五官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將學生兩兩分組,仔細觀察對方的五官,掌握五官的輪廓,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五官繪畫方法的學習,并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了解不同角度下五官畫法的差別,促使學生美術理論知識具體化,高效完成美術教學目標。然后,將學生所繪畫的五官展示給對方,若繪畫得非常逼真則會收到對方驚嘆的目光和贊賞,從中獲得成就感和美術繪畫的自信心;若繪畫結果不理想,則會增添歡聲笑語,構建愉悅的活動教學氛圍,提升美術繪畫訓練的效果。另外,當學生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繪畫主題,開展美術作品評選活動,挑選出優秀的畫作展示在教室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生活中的美”為主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從多個角度來描繪出生活中的美,拓展學生的繪畫思維,如優美的自然景色、人們互相關愛的行為等,讓學生將自身的畫作展示出來,并以不記名投票的方式,選出最受學生喜愛的畫作懸掛在教室中,將其他學生的畫作制作成美術作品集,為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打造有效的美術生活化教學活動。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環節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繪畫模仿中,充分調動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在美術繪畫訓練中,教師要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繪畫的素材和對象,將自身的感悟和體會融入其中,實現美術進一步的創作,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美術繪畫能力,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促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