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 周 靜
在我們的教育對象中,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由于身體條件、運動素質、運動技能等方面與其他人存在差距,在體育課上經常遭受失敗,很少獲得好的評價,很少有成功的體驗,漸漸對體育失去信心,甚至產生恐懼、厭惡的心理。更為糟糕的是,這些學生的內心容易產生一種習得性自棄行為,認為自己是一個無能者、失敗者、無前途者,不是體育運動的材料,便自暴自棄。對于他們,教師應該怎樣對待呢?
【案例描述】
這學期,我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的班。在一節前滾翻課上,學生們正在有序地分組,嘗試練習。“哎呀,長得像個圓球一樣,為什么卻滾不起來呢?”此語一出。頓時引來同學們的一陣哄笑。看著混亂的秩序,我壓住怒火,安排好其他學生繼續練習,順著聲音走過去一看,一個圓圓的身體正費力地在墊上由前向后滾翻著,可怎么也滾不過去。“怎么回事?”墊上的她呼哧呼哧地喘著氣,慢慢抬起頭來,肥嘟嘟的臉不知是因為滾翻費力還是因為被同學們嘲笑而漲得通紅,是譚小晶,身高130cm,體重卻已達122 斤。因為胖,加上各項運動素質不太好,她的課堂表現可想而知。她上課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練習也是一副懶懶散散的樣子,你要是用目光提醒她,她就會怯生生地低下頭,這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我把她拉到了一邊的空墊子上,耐心地幫助她練習,一邊做一邊鼓勵她說:“來,再大膽一點,蹬得再用力點就能滾起來了。”“如果把頭再低一點就更好了。”不知是因為單獨被老師輔導,還是因為動作總掌握不好,她有點著急,我發現她越練越緊張,動作越練越不協調。“頭不能太僵硬了。”“肩膀放松。”“老師,我不行,我肯定練不起來,我不想練了。”她開始放棄了。我軟硬兼施,她就是不練,我考慮到再這樣僵持下去,沒有任何進展,也快要下課了,于是我把學生們集中起來,進行課堂總結。為了保護她的自尊,我沒有提及她放棄練習的表現:“今天,譚小晶的動作可能沒有其他同學做得好,但我們是不是能從她身上尋找到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面對困難,她沒有選擇退縮;對于暫時不能完成的動作,她沒有輕言放棄。希望大家能多找找別人的優點,少看看別人不足的地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我笑著看了看剛才語出驚人的那位同學,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課后,我決定找譚小晶好好談談。一開始,不管我說什么她都不接招,只是低著頭,后來她終于慢慢跟我敞開心扉:“老師,我知道我體育不行,我很害怕上體育課,每次體育比賽我都拖后腿。我也比較笨,老師教的東西,我老學不會,同學們都會笑我,我真的不行。”
我一時語塞了,那么肯定的自我否定,我想:“我不能讓你就這樣自暴自棄,我要試著改變你,我希望有一天你會自豪地告訴自己‘我能行’”。打定主意之后,我開始了對她的“變身計劃”。
根據她學習前滾翻的實際基礎,我給她確定了一個她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初期目標——能從前翻到后,不管翻得圓不圓,正不正,如果她能達到目標,就宣布其獲得“成功”,可以獲得一顆智慧星,并請班主任將這一榮譽記在她的成長存折上,而且約好了時間給她加“小灶”。第二天她失約了,在我的意料之中,你不來,沒關系,我去請你。放學前,我去班上找到她,將她帶到體育館練習。一開始,她漫不經心。“今天,咱們達不成目標就不回去,好不好?”商量中帶著命令,可能是感覺到我已經跟她耗上了,看看天色也已經不早了,慢慢地她開始改變了學習態度,終于在無數次的練習后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初級成功”。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幫助下,跳一跳能摘到“成功的果實”,看得出來她很高興。我當著她的面給班主任打了電話,實現了我的諾言。接著,我要她把這份成功的喜悅和家長一起分享,并布置了下次練習的目標——不僅要翻過去,還要翻得圓滑且正,并告訴她,因為這個目標比以前的目標更高,所以達到目標就可以獲得“超級成功”,并獲得3 顆智慧星。從她眼里放出的光我知道,這個對她來說有很大的誘惑力。再次來到體育館練習,已經不需要我請,我知道她的主動性己經慢慢被我調動起來了。因為有了新的目標,這次成功的果實更大,她練習的積極性明顯更高了。我講的要領,她也能更快領會。“好,腳蹬得再用點力,再來,兩手同時撐墊子,好,‘超級成功’”。“耶!”她高興得歡呼起來。這次,我趁熱打鐵,向她提出更高的目標——學會連續前滾翻(這是我下一次體育課上的內容),完成就可以獲得“頂級成功”,我會當著其他同學的面給她頒發5 顆智慧星,并當眾宣布獲得這項考核的優秀。當然,要想給同學們帶來驚喜,自己回去還要多練習。帶著“超級成功”的喜悅,有了前面動作的基礎,下次再來練習的時候,她明顯對自己信心滿懷。一遍又一遍練著,額頭上滲出了汗珠,她不覺得累,練得很開心。我看她動作練得差不多了,讓她再回去鞏固鞏固。下一次體育課上,我教了連續前滾翻,我請她做了示范,雖然做得不是很標準,但同學們還是發出了“哇”的驚嘆聲。我立即當眾宣布其獲得“頂級成功”,并頒發5 顆智慧星。看到同學們羨慕的目光,聽到同學們祝賀的掌聲,她的小小“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帶著燦爛笑容的臉上寫著“我真的能行”。
【案例反思】
《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在性別、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根據這些差異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和方法,采用有效的手段,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促進每個學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尤其對于體育學困生來說,教師更應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努力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克服困難,由失敗走向成功的情感變化,并在這種變化過程中感受運動的樂趣。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有潛能的,特別是學困生,他們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只要我們拿出更多的愛心、耐心、細心和信心,積極開動腦筋,引導學生,讓他們行動起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體育課就會少一些缺憾,多一份快樂,體育課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享快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