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輝,李 曉,彭衛(wèi)紅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天府農科智庫,四川 成都 610066)
對目前尚在生產運行的企業(yè)和合作社,在做好隔離和防護措施條件下,組織生產者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完成必須的管理。針對羊肚菌、大球蓋菇、姬菇等目前正在出菇的食用菌,應分批、合理地進行水分管理,保證子實體的正常形成,在保證市場需求前提下,盡量避免大批量集中上市;對于目前部分區(qū)域未能及時完成的毛木耳菌袋制備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快組織生產,可以采用加大接種用量,適當提高培養(yǎng)溫度的方式促進菌絲生長,但應十分重視培養(yǎng)溫度控制,避免高溫燒菌;一些停產的工廠應及時調整生產計劃,準備好菌種、棉籽殼、木屑等生產原料,為開工做好準備。同時還應避免氣溫上升后食用菌病蟲害的爆發(fā),建議提前安裝黃板、殺蟲燈,調集綠色防控物資,綜合防治病蟲害,減少因暖冬和疫情雙重因素帶來的損失。
受疫情影響,人們線下采購大幅下降,同時線上消費明顯增加,應組織食用菌龍頭企業(yè)、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與盒馬鮮生、京東生鮮等網絡平臺對接,確保農產品及時進城入店。大力發(fā)揮當地農產品溯源體系作用,在確保產品安全前提下簡化食用菌運輸過程的檢測程序,為食用菌產品和生產物資運輸開啟綠色通道,遇到產地食用菌調出困難情況,要及時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確保食用菌產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針對當前農戶生產的食用菌鮮品積壓問題,近期建議采用冷藏、烘干、鹽漬、干制的方法加以保存待售,長遠應支持科研院所加強精深加工、貯運和保藏等關鍵技術研究,通過“產學研聯合”加快開發(fā)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
為降低密切接觸引起疫情擴散的潛在風險,要加速由“集中培訓”向“線上培訓”方式的轉變,積極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和種植能手編制技術教程及視頻講座,通過微信、QQ、APP、科技在線平臺等形式發(fā)送農戶學習,加強農民主動通過網絡學習的意識。
受疫情影響,一些種植戶縮小生產規(guī)模、取消生產計劃。建議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有條件的企業(yè)擴大菌袋生產規(guī)模,創(chuàng)新應用帶動小農戶的發(fā)展模式,保證全省食用菌生產規(guī)模不降低、菌農增收不減少。要穩(wěn)定食用菌經營者,包括企業(yè)工人和農戶的情緒,引導農民群眾不信謠、不傳謠,監(jiān)督做好個人保護,指導工人和農戶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確保健康上崗,疫情防控、食用菌生產兩手抓、兩不誤。